《心想事成》中,孫心和孫想這一對姐妹性格迥異,追求不同。孫心雖然有先天性心臟病,但是后面還是挺爭氣的,考上研究生,并且有了一份不錯的工作;而妹妹孫想呢,身體健康,卻只是大專畢業。兩個人都有不同的追求者,但是兩個人卻對幸福有不同的認知。就當下來看,孫想要比孫心幸福,因為她從來不想那么多。
1、追求不同
孫心研究生畢業,又在大公司上班,她接觸的人都非富即貴,她的理想是走出胡同,過上精致的生活;而孫想呢,大專畢業,在奶茶店打工,她接觸的都是普通人,她也安樂于當下的生活,所以沒什么追求。
什么樣的人最痛苦?當你的現實無法匹敵你的野心的時候最痛苦。孫心很努力,她努力工作,期待升職加薪,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可是當她被楊辛性騷擾,而公司又輕輕帶過時,她選擇了辭職。而后她想轉行,又陷入了找工作的大潮之中,被拒絕多次之后,她開始迷茫了。
孫想也面臨失業,她的小奶茶店要倒閉了,她馬上也沒有工作了。可是她卻沒有太多想法,轉身去了朋友的店里做起了糕點師,依然快快樂樂地生活。
孫心有要求,所以她不能輕易妥協;孫想沒要求,所以她能夠隨遇而安。兩個人對生活的期許不同,造成了她們對現狀的接受度不同。
于是,就我們看來,孫想很快樂,而孫心卻不那么輕松。
2、認知不同
我記得網上有一個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很多沒有上過大學的兒媳能跟婆婆友好相處,活得怡然自得,而那些上過大學的兒媳卻困于婆媳矛盾,生活得很痛苦?有一個回答說,你上過大學,見識過外面的世界,所以你無法像那些人一樣隨波逐流。但是你的知識又沒辦法幫助你解決當下困境,所以你活得痛苦。
劇中,孫心與孫想便是如此。孫想遇到于非,兩個人一拍即合,談起了戀愛,可是孫心卻不看好于非。她一會說于非不靠譜,一會說他沒有家庭責任感,總之,在她眼里,于非并非良人,所以她才會在醫院里跟孫想吵架。
可是孫想卻不想那么多,喜歡一個人就是喜歡他的一切。她覺得于非見義勇為沒問題,即便住進了醫院也沒什么不好。
反觀孫心,她既無法坦然跟褚曉羽在一起,也不拒絕吳江,更是在程亮出現的時候有那么一點點心動。
她太看重利弊了,所以她一直沒有明確選擇跟誰在一起。她既喜歡褚曉羽對她的“暖”,也覺得吳江和程亮才能給她想要的生活,所以她才瞻前顧后,過得并不幸福。
有時候,幸福很簡單,而有些人把太多的事情想復雜了,所以才不幸福。跟從心的選擇,或許會不一樣。
3、規劃不同
孫心和孫想對未來的規劃也不同。
孫心在吳江與褚曉羽之間選擇了褚曉羽,跟他一夜激情。可是當她聽說褚曉羽靠投機倒把賺錢時,她非常生氣,認為褚曉羽沒有上進心。
在她心里,一夜暴富不算能力,靠自己的拼搏努力坐上高位賺到錢才是幸福。所以她無法接受褚曉羽的做法。反觀孫想,她才不管什么手段不手段。于非送了她一瓶很貴的面霜她就覺得很幸福了。
孫想甚至都不知道于非究竟是做什么工作的。她當然更不會想以后于非會不會留在北京,兩個人結婚之后怎么生活。
孫心便不同了。她一心想走出胡同,如果褚曉羽給不了她想要的未來,他倆也沒辦法在一起吧。
你看,就是因為這些原因,研究生畢業的孫心有時候還不如大專畢業的孫想幸福。當我們的努力配不上我們的野心時,不妨放過自己。把握住擁有的,能讓你活得輕松一點、幸福一點、從容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