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回憶中,最讓人感到充滿趣味的一件事,就是夏天到處去捉知了。
在百度百科查了下,知了,學名叫“蟬”,幼蟲在地下靠植物汁液生存,每隔三年,五年或者七年,最高記載是十九年,到了時間會從地下爬出,蛻變成蟬,求偶,再繁衍下一代,在樹上往往只有幾個月的壽命。有沒有發現3,5,7,……19這些數字比較奇怪,為什么呢?這些數字都是質數,就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選擇這樣的時間爬出地下,可以避免與其他同類爭奪資源,是不是感覺特神奇。大自然里充滿了數字的奧秘。
農村生活
小時候,每到暑假,我就會被父母送回農村老家,過上幾個月的農村生活,美其名曰“憶苦思甜”。農村的郊野生活,充滿各種樂趣,寬闊的田野,綠樹成蔭,溪水潺潺,無拘無束,沒有了大人們條條框框的制約,可以讓我和小伙伴們到處跑來跑去,想干嘛就去干嘛,玩得別提多開心。捉知了給我帶來了許多的樂趣。
閃爍的手電筒
伴隨著炎炎夏日,常常充斥在耳邊的就是那些讓人煩躁且持續不斷的蟬鳴,每當太陽落山的時候,小伙伴們就三五成群,約好去哪里捉知了。三五人一起,紛紛各自拿著手電筒沿著墻邊、樹底往上照,經常能發現一兩個正在爬的知了,輕輕捏起來放進攜帶的罐子里,有時候掃蕩一圈都是空手而歸,沒關系,再回過頭去重新掃一遍就又發現不少,因為知了爬高的時間和速度都不一樣,這樣來回穿梭數次,直到精疲力竭才收手回家,常常一晚上能捕獲到幾十個知了,拿回去交給奶奶,用鹽水浸泡后,燒火,洗鍋,下油,略微翻炒數下,鍋里的知了漸漸由淺色變成深色,撒少些鹽就可以起鍋了,用筷子夾著一個還放帶著油溫的知了放到嘴里,外脆里嫩,細細的咀嚼,肉質細膩而厚實,焦香可口,讓人特別有滿足感,真是特別的美味,讓人回味無窮。
雨后的地面
白天,一場突然而至的雷雨過后,空氣會變得濕潤、清新,也正是捉知了的好時機,雨水會沖刷地面,使泥土變得松軟,仔細看,會發現地面上零星散落著綠豆般大小的小孔,拿小樹枝輕輕地撥開小孔,就會看到一個硬幣大小的深深的小洞,里面就藏著一個準備晚上偷偷溜出來的知了。有些藏的比較深,用手指或者樹枝都弄不出來,我們就斗智斗勇,拿著水壺向洞里灌水,等水把洞都淹沒了,一群人就后退幾米,伏低身子,探頭緊盯著洞口,果不其然,過了不一會兒,一個濕漉漉的知了就急匆匆的爬了出來,用這個方法,我們白天的收獲也不少。
棗樹下的小鐵鏟
小時候院子里種了一棵棗樹,記得剛開始只是個小樹苗,后來慢慢長成小樹,再后來開花結果,越長越粗,最后一次見到這棵棗樹時候,樹干粗得一個人都抱不住了,布滿了大大小小的裂痕,刻滿了時間的印記。夏天不下雨的時候,我就喜歡拿著種菜用的小鐵鏟到處去挖著玩,偶然也會挖到了一兩個知了。有一次,我突發奇想,現在棗樹這么壯,樹底下一定藏著不少知了吧。我用小鐵鏟,在棗樹下沿著樹根仔細的挖掘,挖到了不少藏匿在樹根部的知了。棗樹下到處都是散落的土塊,院子自然也被搞的一片狼藉,小時候可真是調皮啊。
靈活的長竹竿
某年暑假,跟隨爺爺奶奶去隔壁縣的三爹家做客。三爹家有個蘋果園,里面有一個專門用來摘蘋果用的長竹竿,頂端用鐵絲圍成一個圈,套上了網兜。他們時常拿竹竿摘蘋果給我們吃。我看到后,靈機一動,這個是不是也可以用來捉知了啊,就拿著竹竿在小樹林到處嘗試,果然有驚喜。找到樹上知了的位置,屏氣凝神,悄悄把網兜放在知了的斜下方,再猛地把網兜伸過去,知了往后一飛就被整個套在網兜里了,捉到的知了就丟給身后緊緊跟著我的小伙伴們拿去玩,他們一個個羨慕的不行,我洋洋得意,很有成就感。后來,發現用面粉洗出來的面筋粘在竹竿頂端去粘知了,效果也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