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讀書,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閱讀,成了我生命中撕不掉的標簽,只要一天不讀書,我便覺得渾身不自在,總感覺有事情沒有完成。通過實踐每天閱讀兩小時、每天閱讀一本書等計劃,每天打卡、每日精進,我已經養成了每天閱讀的良好習慣。今年1-5月份共看了102本書,平均每個月至少閱讀20本書以上。
我認為,單純追求閱讀數量完全沒有意義,真正把書讀到心里,化為行動,知行合一,才有意義。每個月閱讀20本以上圖書,怎么保證每一本書的知識能夠消化吸收、為我所用,這個時候讀書筆記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讀書筆記就是你閱讀一本書時產生的聯想、感悟和理解,還有啟迪人心的精彩語句摘抄下來,作為日后復習和咀嚼的素材,真正把書讀透讀薄。
閱讀應該包括輸入-輸出-實踐三個階段。但是我們往往以為讀完一本書就完事了,其實只是完成閱讀進程的三分之一。讀完一本書對我來說很容易,但是輸出讀書心得卻不容易。我們總是重輸入輕輸出。我曾經堆積了二十多本看完卻沒做讀書筆記的書,每次看到書桌上堆積如山就感到壓力好大。所以現在努力讓自己養成看完書立馬整理筆記的閱讀習慣,并立即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成功戰勝閱讀輸出恐懼癥。
現在我基本上養成了每天閱讀一本書的習慣,并在微博上打卡分享讀書心得。隨著閱讀速度越來越快,讀書筆記方法也要迭代升級,能夠又好又快地整理、輸出、分享。經過多次嘗試實踐,我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讀書筆記方法。在這里做一個階段總結,和大家分享交流,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解決閱讀中的一點困惑。
1.數字筆記讓你隨心所欲做筆記
你是選擇紙質的還是數字的做讀書筆記?這個當然是因人而異、各取所需。我以前是紙質筆記的堅定擁護者,覺得只有摘抄到筆記本上的文字才是有生命力的。但是紙質筆記的缺點是超級費時,而我是那種喜歡一大段一大段摘抄的人,基本上做讀書筆記的時間夠我看完一本書。后來嘗試用筆記軟件來做讀書筆記,真正感受到數字筆記帶來的便利和神奇。不動筆墨不讀書,在一本書上涂涂畫畫看完后,簡短的句子打字輸入,大段文字只需要拍照上傳,然后用不同顏色的字體輸出自己的心得感悟。數字筆記有很多優點,如方便攜帶、搜索、查閱,隨時隨地做讀書筆記。關鍵是省時省力,半個小時就可以輕松搞定一篇讀書筆記。目前我已經在筆記軟件上做了142篇讀書筆記,他們就像順從的軍隊隨時等候召喚,隨時調用。
2.選擇一款順手好用的筆記軟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你跟我一樣,希望乘互聯網的東風,提高自己的閱讀效能,開啟互聯網+閱讀模式,那么一款順手好用的筆記軟件非常重要。目前市面上比較流行的筆記軟件有三款:印象筆記、有道云筆記、為知筆記。筆記軟件的功能非常強大,可以記錄任何你覺得有價值的內容,騰空你的大腦去做更重要的事情。深度使用過以上三種筆記軟件之后,我最推薦的就是有道云筆記。我最開始使用為知筆記,因為缺乏長遠規劃,我把所有資料都扔進去,又不去整理回顧,一段時間后就棄用了。然后開始研究印象筆記這款呼聲最高的軟件,堅持使用幾年后發現其弊端日益突出,最無法忍受的是每月上傳流量真的很有限,如果要擴大流量必須花錢買會員,而且升級后的版面越用越不順手。最后考慮用有道云筆記,功能非常強大,云端同步很快,絕對夠用的流量空間,完全滿足個人需求。
3.樹立以輸出為目的的閱讀意識
有很長一段時間,當我看完一本書還是一頭霧水、不知西東,不知道這本書的重點,讀完整理讀書筆記非常痛苦。后來我進行了兩次有關高效閱讀的主題閱讀,讓我最受啟發的就是要樹立以輸出為目的的閱讀意識。我們要抱著讀完一本書可以向別人復述主要內容、分享讀書心得這樣的目的去閱讀。有了這樣的閱讀意識,我開始留意章節結構、序言結語,努力尋找核心內容,做到讀完一本書就能概括中心思想。在閱讀過程中,我也反復思量,仔細斟酌,這段文字是否有啟發,是否有做筆記的價值,所以讀完一本書,我也基本定位好了需要做筆記的地方,這樣大大提高了自己做筆記的效率。
4.用“摘抄+感悟”的方式整理筆記
數字筆記,相當于為你提供無限張任意涂寫的白紙,你可以在上面信手涂鴉、隨手記錄。當我開始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我會打開有道云筆記,新建一頁新筆記,標題寫上作者及書名。在閱讀中有什么聯系和啟發,把關鍵詞記錄下來,看完之后再整理。這里推薦一種非常實用的讀書筆記法,即“摘抄+感悟”組合法,我的讀書筆記一般分為讀后有感和精彩摘抄兩個部分,摘抄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評論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可以用不同的顏色、字體和符號來表示。當下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我們要養成不管有什么想法都要立即寫下來的習慣,好靈感不會憑空產生,這些都是你以后創作和思考的源泉。
5.寫讀書心得并把它們分享出來
整理完讀書筆記就要把你的讀書心得第一時間分享出來,一方面可以檢測自己的閱讀成效,另一方面可以與朋友進行溝通交流,這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我有三個途徑進行分享:一是跟自己的親朋好友復述這本書的中心思想,分享自己的讀書感悟,這不僅可以加深你對這本書的理解,還可以提高你的語言組織能力。二是在每天在微博打卡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每看完一本書整理好讀書筆記后,再撰寫三五百字的書評在微博微信平臺分享。三是在簡書豆瓣平臺寫讀書心得原創文章,這是讀書的至高境界,也是再創作的過程,讀完一本書能用自己的語言寫一篇文章,成為你最寶貴豐饒的思想財富。
齋藤孝在《深閱讀》里提到:如果書讀得不夠,只依賴互聯網的話,就只能在海量的信息表面漂流,完全無法深入其中。網絡讓我們漂流在信息海洋的表面,而閱讀帶我們向下深潛,汲取深藏水滴的精神清流。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不僅要閱讀,還要深閱讀,用正確的方法汲取知識的精華,讓自己內心沉靜、精神沉淀,不斷向上成長,長成自己理想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