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和我姐姐通電話,我們兩聊了很久,她“吝嗇”的說到她最近又報了了一個線上的培訓班,花了她小半個月的工資。她說這個行業在目前國內剛剛興起,現在是考這個行業資格證的最佳時機,等到若干年后在國內發展成熟了考試難度就會增加。由于她已經拿到了她目前工作行業的最高資質,未來她本行也將和要考資格中行業有一個互通的趨時,所以她要趁現在有時間和精力可以盡快考出那個資格證,對未來發展有很大幫助。我聽了之后告訴她,你的想法很對,當下時代已經告別了過去一個職業陪你到老的時代,你得懂得跨界,這個跨界不是單純的了解新行業,而是對此非常精通。因此,你現在花的錢是值得的,你要舍得對自己投資,這要比你多穿一件衣服、多吃一頓好吃的來的劃算。她默不作聲,然后說謝謝弟弟的提醒。
雖然這是一個小故事,但是我覺得這也折射出一個問題,就是當下你有什么樣的消費觀,你就有什么樣的價值。大多數人都懂得掙來的錢就是為了花的,人民幣本是為人服務的。沒錯,這樣的觀點筆者是贊同的,但是,你細想一下,給你同樣數額的錢,你會用來干什么?給你兩個選項供選擇,一個是去買自己心儀的衣服或者吃一頓嘴饞好久的美食,另外一個是報名參加一場付費的線下課程或者付費的直播課程。我想,大多數人會選擇前者,因為,前者帶來的收益是摸得著而且是現在進行時。如果一旦讓付費參加一個提升自己技能的課程或培訓,覺得錢話的好心疼,沒有給她帶來眼前收益,俗稱不實用。這種實用主義當下還是很普遍的,大家總覺得我消費的每一筆錢都是給我帶來好處的,最好是當下的,什么情懷之類的免談,不實際。
在面對以上的問題,我想說,大家可以算一筆賬,同樣的錢你當下買了漂亮的衣服、品牌的化妝品或者吃了一頓好吃的,你感覺滿足了你當下的需求,聲明并不是不讓賣,而是再兩者都存在的前提下。你會發現,你今年買的衣服可能到了明年你就不會再穿了,感覺不時髦了,于是你第二年重新花錢買新衣服,往返幾年,你算算一件衣服在你身上的價值到底值多少。相比之下,如果你去學習了一項新技能,花一次的錢卻換來你對它的掌握,對你升職加薪是有好處的,而且記住你只花了一次錢,但是技能會隨著你的使用越來越熟練,它不存在第二年再換新的,即使更新你所花的成本也不會高的離譜。
所以,當下對自己的投資其實是最劃算的,這里的投資指的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對你未來職業發展有所影響的各類培訓、技能學習等。相信,一個真正懂得投資的并不一定是股票、基金,而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