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本文字數6190,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這本書是改變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一本經典書籍,精選了柯維博士“七個習慣”的最核心的思想和方法。通過讀這本書將會教會我們如何管理和培養這7個好習慣。

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這7個好習慣都會讓我們受益良多。


讀了這本書,我把它分為3部分:

1、什么是習慣?

2、七個習慣的詳解。

3、七個習慣的關系。



01、什么是習慣?


一個人的一天的行為中,大約有5%的是非習慣性的,而其他95%的行為都源于習慣。那什么是習慣呢?


比如,我們早上起床刷牙就是一種習慣。再比如,把雙手十指交叉,緊緊握在一起,不要松手。你會發現,有的人把右手的拇指放在最上面,有的人把左手的拇指放在最上面。如果讓他們故意改變一下,他們會變得很別扭。這就是習慣。


簡單的講習慣就是把思考腦中的邏輯,通過反復訓練,變成反射腦中的習慣,然后用習慣指導一生。


史蒂芬.柯維說:想法產生行動、行動養成習慣,習慣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我們可以找到一件確定要做的事情,然后運用21天的時間,養成習慣。



02、七個習慣詳解


1、積極主動

社會環境認為,環境與條件對我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并等于凌駕于一切之上,甚至改變我們的命運。我們的行動建立在原則和價值觀的基礎之上,而非一時沖動和為環境所迫。人類擁有選擇的自由,這也是人與動物之間最大的不同。


二戰結束后,弗蘭克爾寫了一本著名的書《活出生命的意義》,在書中說:選擇態度的自由,是人可以擁有的最后一項自由。


看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的集中于哪些事物,就可以大致判斷出他是否積極主動。作者將我們關注的問題分為兩類:關注圈和影響圈。


我們要把關注點放在影響圈上而不是關注圈。為什么這么說呢?


關注圈,是指我們所關注的問題。包括健康、子女、婚姻等。而影響圈是指我們能夠影響和改變的事情,比如學習、工作。如果我們將注意力放在關注圈上,只會造成內部影響圈的縮小。而太多的精力用于關注圈會變得過于消極,二者相結合之后,我們的影響圈不可避免的會越來越小。


積極主動的人和消極被動的人主要的區別就在于,積極主動的人專注于“影響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培養孩子,他們可以把影響圈不斷擴大。

而消極被動人只會關注于“關注圈”,緊盯著自己的弱點以及自己無法做到的事情,結果就會越來越怨天尤人,不停抱怨,消極對待,從而自己的影響圈越來越小。


我們怎樣可以不受外部環境或別人左右,積極獲得主動權呢?


1、在刺激和回應之間,給自己思考的時間。

當別人提出一個大膽的問題或者想法時,我們不要馬上說“不可能”而是要靜下心來思考30秒,想想這個問題是真的不可能嗎?別小看這30秒時間,它可以幫助我們從情緒的手中一把奪回選擇權,交給理性和價值觀。


2.用積極的語言代替消極的語言。

語言代表了我們的心聲。面對困難的事情時,我們會這么想:我這輩子也無法改變。這么做,只是把“無法改變”的責任推給了命運。我們要試著用積極的語言替代消極,比如,我們可以這么說:“我能夠換一種方式去做這件事情”。這時,我們會轉變思維,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分解任務,把困難的事情簡單化。


3.減小專注圈,擴大影響圈。

我們怎么才能積極主動,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聚焦到影響圈呢?比如:我們不能影響北京的房價,但是我們可以增加自己的能力,賺更多的錢;我們不能影響老板的脾氣,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向上管理。


任何事情不是一層不變,只要轉變思維,尋找突破點,困難的事情也就不會那么困難了。


2、以終為始

以終為始是我們需要養成的第二個習慣。

舉個例子:

假如我們要蓋一座大樓,我們不能上來就開始干。而是首先要進行設計:基礎設計、主體設計、外墻設計、景觀設計等等;接著根據設計,設計出建筑圖紙、結構圖紙等,最后拿著圖紙開始干。

我們心中一定要有“終”,才知道怎么開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以終為始。


怎樣才能養成以終為始的習慣呢?


1.確定目標。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在西撒哈拉沙漠中有一個小村莊比賽爾,它在沒有被發現之前,還是一塊貧瘠之地,那里的人沒有一個走出過大漠。據說不是他們不愿離開那 兒,而是他們嘗試過很多次都沒能走出去。當一個現代的西方人到了那兒,聽說了這件事后,他決心做一次試驗。他從比賽爾村向北走,結果三天半就走出來了。

經過此事,他終于明白比賽爾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認識北斗星。因此,他告訴當地的一位青年,要想走出大漠。只要白天休息,夜晚朝著北面那顆星走,就能走出大漠。那個青年照著他的話去做,三天后果然來到了大漠邊緣。

青年人也因此成了比賽爾的開拓者,他的銅像被豎在了小城中央,銅像的底座上刻著一行字:新生活從選定目標開始。

我們只要確定了目標,朝著這個目標出發,我們就一定會成功。


2.堅持原則。

有了目標之后,我們還需要有基本原則,想必大家聽過這么一個典故。


董宣,字少平,是陳留郡圉地(在今河南開封縣陳留鎮)人。后來被特別征召為洛陽縣令。當時湖陽公主的家奴白天殺了人,因為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無法抓捕。等到公主出門,就用這個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門外的萬壽亭等候,攔住(公主的)車馬,用刀圈地,大聲數落公主的過失,呵斥家奴下車,接著便把家奴打死了。公主立即回到宮里向光武帝)告狀。光武帝極為憤怒,召來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頭說:“希望乞求說一句話再死。”光武帝說:“想說什么話?”董宣說:“皇帝您因德行圣明而中興復國,卻放縱家奴殺害百姓,將拿什么來治理天下呢?臣不用鞭子打,請求能夠自殺。”當即用腦袋去撞擊柱子,(頓時)血流滿面。光武帝命令小太監扶著董宣,讓他磕頭向公主謝罪,董宣不答應,(劉秀讓小太監)強迫他磕頭,董宣兩手(用力)撐地,不肯低頭。公主說:“陛下過去做百姓的時候,隱藏逃亡犯和死刑犯,官吏不敢到家門。現在做皇帝,難道威嚴還不能施加給一個縣令嗎?”光武帝笑著說:“(做) 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樣。”當即命令:“讓硬脖子縣令出去!”(光武帝)賞賜三十萬錢,董宣把它全部錢分給手下眾官吏。從此捕捉打擊依仗權勢橫行不法的人,沒有誰不害怕得發抖。京城稱之為“臥虎”。歌頌他說:“有董少平在的地方就沒有人擊鼓鳴冤。”


做人要不畏強權,堅持自己的原則。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底線,該讓步時讓步,觸碰到自己的原則要堅決說“不”。


3.做好計劃。


1911年,英國的斯科特和挪威的阿蒙森展開了一場比賽,較量“誰是第一個到達南極點的人”。最后的結果是。阿蒙森勝出。

阿蒙森為什么會贏?因為他贏在了計劃上。首先,他準備了充足的物資。5個人準備了3噸物資(而斯科特17個人只準備了1噸的物資)。其次,他做了充分的研究。他在去南極之前,專門跟因紐特人住了一段時間,他發現狗不會出汗而馬會出汗,所以他選擇用狗來運輸物質。(而斯科特恰恰相反,結果馬跑起來會出汗,在那么寒冷的天氣下,很快就被凍住了);不管天氣怎么樣,阿蒙森堅持每天前進30公里,保持體力(斯科特則視天氣而定)。


雖然最后斯科特也抵達了,但是死在了返回的路上。因此,做任何事情前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很多人雖然看起來忙碌不已,或者自己覺得滿足、享受,但這種享受可能面臨著失敗。


3、要事第一


主動“干掉”一切“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拒絕大部分,“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專注于“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讓自己“忙,但不焦慮”。

怎么做?四象限矩陣會告訴我們應該怎么做。





圖片發自簡書App



4.雙贏思維


潤總(劉潤)在他寫的書上曾經說過:“雙贏思維會徹底提升一個人的格局。合作一定要讓雙方都獲得價值,如果一方獲得的價值是建立在另一方的損失之上,這樣的買賣不做也罷”。


有一次,馬云參加阿里巴巴銷售人員的培訓,發現培訓老師在講“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他聽了5分鐘之后很生氣,立刻將這個培訓老師開除了。


這是為什么呢?馬云說:把產品賣給這些不需要產品的用戶,我認為是騙術而不是銷售術。


雙贏思維是尋求共同利益,或者“黃金法則”的基本范式,是潛在的動機,從中產生理解和協作的態度。我們要從“我贏”的思維轉化為“我們贏”的思維。


一只獅子和一只野狼同時發現一只小鹿,于是商量好共同去追捕那只小鹿。它們合作良好,當野狼把小鹿撲倒,獅子便上前一口把小鹿咬死。但這時獅子起了貪念,不想和野狼分這只小鹿,于是想把野狼也咬死,可是野狼拼命抵抗,后來狼雖然被獅子咬死,但獅子也受了很重的傷,無法享受美味。

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單贏并不是人類社會的生存之道。在社會上行走,你應該活用雙贏的策略,追求你活我也活;在商業利益上,講求有錢大家賺。

如果對于那種“因為你損失,我才獲益”的合作方式,即使放棄,一方也不會餓死;但極力促成,就相當于損害另一方的利益,這樣也會損害我們在其他合作伙伴,甚至是親戚朋友心中的情感賬戶。這樣我們的路就會越走越窄,越飛越低。


5、知彼解己

雙贏思維的前提,是理解別人;把心放在別人身上,先去感受別人的快樂、憤怒、痛苦、激動,然后聆聽。只有先去理解被人,才能得到別人的理解。


有位眼科醫生為病人配眼鏡,居然拿下自己的眼鏡給病人試戴,并一再強調“這眼鏡我已經戴了好幾年(不管多小的字我都看得清清楚楚的(由我的角度來看成果績效也不錯),你就先拿回去戴吧。病人問:“這行得通嗎?” 醫生說:“我戴的時候一切都很好,你多試試,一定會改善的。” 病人:“這樣做真的行得通嗎?”

醫生卻說:“相信我,可以的,你看我戴了十多年,不是都好好的(經營管理完全靠過去自己的經驗,不靠任何科學的分析與幫助),你只要回家多試試(鼓勵埋頭苦干,只要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照葫蘆畫瓢,去做就成了)。” 病人:“可是我現在看到的東西都是歪七扭八,地都是斜的,我走路都有問題呢!” 醫生:“別緊張,心情放輕松,只要有信心,你一定可以克服困難的,回去吧!”


這個故事是不是很搞笑,沒有開始診斷就已經開始治療。很多人也是如此,期待別人的理解,卻忽視要先去理解別人。


史蒂芬說,為了獲得“公眾成功”,從獨立期走向互助期。需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知己解彼。


我們應該如何養成知彼解己、有效傾聽的習慣呢?

1.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心理解。

心理學家認為,整體喜歡的程度=55%面部表情+38%聲調+7%語言內涵。我們要訓練自己用眼睛看對方的肢體語言。雙手交叉,拇指打轉,代表不耐煩;雙手抱臂,向后緊靠,代表抗拒;上身靠立,淺淺而坐,代表緊張。

還要訓練自己用心理解話外之音。對方說“哦,原來你是這么認為的”,通常表明他不同意。

2.移情聆聽。

我們要把心放在對方身上,先感受對方的快樂、憤怒、痛苦和激動,然后聆聽。這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態度,也是知彼解己的關鍵。

3.戒掉“自傳式”回應。

我們不要隨便接過一個話頭來,都能自己說半個小時,或者用自己的價值觀、對事情的有限認知,輕易的給出建議。

不要用,“你應該........”,這種是好為人師的,“你這么做,還不是為了............”這種是自以為是的。這樣會阻礙自己聽,妨礙我們理解別人。


6、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的要點是尊重團隊中每個人的個體差異,同時重視個人參與在團隊中的作用。


講個小故事:

金秋十月,森林里一年一度的體育運動會就要召開了。太陽村落的黑熊教練認為只有讓他的隊員全面提高各體育項目的水平,才能在運動會上取得好的成績。于是,黑熊教練針對鴨子、兔子、松鼠在運動上的薄弱項目展開了魔鬼式的訓練。

鴨子的游泳技術頂呱呱,甚至超過了教練的水平,飛行成績也相當不錯,只有跑步最差,因此黑熊教練總是讓他勤練跑步,還為此放棄了游泳訓練。到最后,鴨子的腳蹼嚴重受傷。在運動會的賽場上,游泳成績只取得了第五名。

兔子本來是班里的跑步冠軍,但是在無數次練習游泳之后成績仍不能提高,經不起打擊,最終精神失常。無法參加運動會。

松鼠是一個爬樹高手,可是黑熊教練總想強化一下他的跳高技巧。高強度的練習害得他腿部抽筋,結果爬樹比賽中只得了第六名。如果黑熊教練可以發揮他們各自的優點,揚起長,避其短。不只一味的要求他們成為全能,而多注意培養他們的專能。那么,太陽部落在運動會上的成績就不會像現在一樣了。


因此,只有通過協作,揚長避短,才能找到“1+1>3”的第三方案。


那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1、擁抱差異,感激多樣性。

我們應該尊重觀點的差異,感激團隊的多樣性。從價值的角度來看,多樣性才是創造力的源泉之一。只有多樣性才能激發奇思妙想。

2.從報仇,到妥協,到合作。

最差的合作是報仇,這樣只會兩敗俱傷,1+1=0.5。雙方各讓一步達成妥協,結果會是1+1=1.5。而合作是互幫互利,1+1=2.

3.共享目標,創造性合作。

與人合作需要找到共享的目標。比方說瞎子看不到路,瘸子走不了路,兩人都寸步難行。那么雙方的目標不是嘲笑對方而是走路。那么,瞎子可以背著瘸子走路,而瘸子可以給瞎子指路。就是這么個道理。



7、不斷更新

一位旅行者在森林中看到一個人正在埋頭鋸樹,于是問道:“你在干什么?”“沒看見我在鋸這棵樹嗎?”旅行者驚呼:“看你累成這樣,鋸了多久?”“五個多小時了,我都快累死了,這活兒真不好干!”“那你干嘛不停下來,把鋸子磨快一點再接著干,肯定比現在快得多”“別開玩笑了,我可沒時間磨鋸子,鋸樹還忙不過來呢。”


把鋸子磨鋒利才能更快的把活干完。這也就意味著在生活中需要從4個方面來給予持續不斷的關注和革新。身體、精神、智力和社會/情感,對自己不斷更新。


1.身體。

如果想要在事業上和生活上變得更優秀,我們就必須有充沛的體力和旺盛的精力。基層工作者靠體力,中層靠智力,而頂級的企業家又返回來靠體力。

我們需要注意飲食健康、充分的休息、定期的運動,以及養成有規律的作息習慣。


2.精神。

強大的精神力也是需要訓練的。書中給出的建議是更新承諾、重新說明方向和目標,一起祈禱和做禮拜,一起閱讀能提升心靈的文學作品。


3.智力。

多讀書。學習新事物,分享想法。雖然如今網絡上有很多內容,但不大部分都是碎片化的。每當我寫一篇文章的時候,會把自己挑戰的體無完膚。我們可以嘗試每個季度、每個月、甚至每周讀一本書。如果沒有時間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別人的分享解讀來,幫助你快速提取書中的精華。


4.社會/情感。

社會關系和情感連接,也就是必須不斷的訓練、持續積累的。


可能你會問怎樣建立自己的人脈,我想說的是,你能給予什么樣的價值,就會認識什么樣的人。如果不能用價值來灌溉人脈,那就用人品來進行抵押。人脈不是那些能幫到你的人,而是那些你能幫到的人。


因此,持續的給予價值,是積累、更新人脈的唯一方法。給予減去索取,等于人脈;付出減去回報,等于胸懷。


03、七個習慣的關系。


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是從依賴期到獨立期需要養成的重要習慣,也是三個重要的思維轉換。積極主動幫助我們把思維轉換為“我可以對自己的行為和選擇負全責”;以終為始,幫助我們把思維轉換為“我可以采取行動之前,先用心智創造結果”;要事第一,幫助我們把思維轉換為“我可以讓次重要的事情為更重要的事情讓路”。這三個習慣幫助我們到達獨立的“個人成功階段”。


而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是從獨立期到互賴期需要養成的習慣,幫助我們達到互相依賴的“公眾成功”的階段。而“不斷更新”則幫助我們磨礪前面6個習慣,讓我們變得越來越成熟。




關注獲取更多讀書筆記及思維導圖,讓你離知識更進一步。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732評論 6 539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214評論 3 42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781評論 0 382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588評論 1 316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315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699評論 1 327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698評論 3 446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882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441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189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388評論 1 372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933評論 5 3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613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023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310評論 1 293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112評論 3 398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334評論 2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