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年前,因為朋友大頭娃娃推薦,看了印度男神阿米爾汗主演的電影《地球上的星星》,于是知道了“星星的孩子”被用來稱呼自閉癥孩子。最近又了解到一個新詞,天真者。
上午去宋慶齡故居做“天真者”畫展的志愿者,這個畫展的所有作品都來自自閉癥孩子的手。事實上,說孩子已經不夠準確了,他們其中有一小半人已經20歲了。可是看這些畫作,充滿天真童趣,顏色飽滿艷麗,一眼看上去都會想到是一個個可愛的孩童的杰作。
這兩幅作品的名字是少女。你看這倆女孩子的眼睛,是不是古靈精怪的;
這兩幅作品的作者,據說是一個胖胖的大男孩,他曾經非常孤僻、情緒激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喜歡用大的色塊去表達內心的感受;
這兩幅作品像不像年畫?兩個大頭娃娃,尤其是眼睛,活靈活現的,透著機靈勁兒,畫畫技法很嫻熟,整幅作品有一種成熟的安定感。和下面這幅作品出自一人之手,但是畫風完全不同。下面這幅很有點印象派莫奈的風格呢。這位小作者才只有12歲。
這幅粉粉的小狗是不是很當代藝術?還有下面那副男生,梵高不?
看畫的時候,我一直在想每一位小畫家,他/她們在真實生活中是什么樣子,是情緒激烈,還是達觀樂天,是孤僻沉默,還是一說話就停不下來?
聽另一位志愿者艷姐說,她覺得自閉癥很難做臨床數據統計,她這幾年陪伴自閉癥孩子的經驗發現,每個孩子都很不一樣,每個人的個性、表現、癥狀都不同。而且他/她們和你熟悉了之后都很可愛,很天真,一點都不可怕。很多孩子,雖然生理年齡很大了,但如果在3-6歲的時候沒有加以干預,長大后就很難離開家人的照顧,內心年齡真的就是小孩子。
我問她,你接觸孩子父母感覺他們的狀態怎么樣。她嘆了一口氣,說,絕大部分都很痛苦、絕望,特別有耐心有力量的父母很少,很多人都是滿世界找治療方法,就想著哪天能治好。可是,我想,什么叫治好呢?和正常人一樣?從醫學上來說,這個可能性非常小。但我越來越能理解這些父母親,說什么“完全接受,承認并接納孩子與眾不同”這些話其實對他們來說太草率了。我們很容易脫口而出一些很正確的話語,但他們在生活中所承受的磨折與挑戰,我們往往體會不到。
有一點很有趣。在今天做志愿者的時候,和來來往往的參觀者講解的過程中,當我看向他們的眼睛,他們的臉,當我聽大家說話的時候,我有種錯覺,似乎人人都有某種程度的自閉癥:內心的封閉,或者內在的情緒。我們大概只是沒有被激發出某些更為神經質的表現罷。這或許只是出生的運氣吧。并不代表我們比所謂自閉癥的孩子正常多少。他們的敏感、封閉、情緒化,或者就是我們整個集體潛意識的顯性化的激烈表現罷了。
這一生中,我們有許多次可能走向瘋癲,抑郁,自閉。或許是因為成年人的“理智”與控制,我們避免了一些可能性發生,但不代表我們的神經就足夠穩定和強健。就像每天身體里可能都有癌細胞出生,只是因為體質還不錯,寥寥幾個剛一冒頭就被白細胞殺死了。所以,仔細凝視這些孩子,我想,對于了解我們自己那隱微而難以描述的內在世界,是相通的事。因為,聽說,我們每個人的內在,都來自于同一條河流。
用《地球上的星星》中阿米爾汗的一段話結尾吧,深深祝福這些孩子們!
“我們中間一直都有那樣的人 ,
他們可以用不同的思維看世界 。
因為他們眼中的世界是另外一個樣子 ,
他們的想法不一樣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他們 ,
他們被反對 ,
但是他們中間出現了最后的贏家 ,
于是驚艷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