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三年中師生活,黑龍灘就如我們的外操場一般,也是我們的后花園和水上樂園。假如沒有黑龍灘,我們的學生生活將會失去一半的樂趣。
? ? ? 唱著“渠水清清,巍巍土zu”的校歌,沿著校后渠道邊的小路,我們三五一伙或是全班一起,歡快地奔向黑龍灘去了。美麗的湖光山色、可愛的游艇畫舫、雄偉壯觀的大壩、高高矗立的石碑,都是我們心中最美好的回憶。在53米高271米長的弧形大壩上,我們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欣賞著龍灘的美景,撫摸著大壩的欄桿,俯視著那一層一層向上壘起的長長的條石。記憶中,頑皮的我們還偷偷地跑到大壩背面的弧形條石上,一邊盡情地奔跑跳躍,一邊贊嘆前輩們的智慧與力量。是多少血汗與愛心,才完成了這樣杰出浩大的工程!
? ? ? ? 在大壩的一端,矗立著一座高高的石碑,石碑上是郭沫若書寫的“黑龍潭水庫”五個剛勁有力的大字。碑后還有兩行字:“引來岷江水,灌溉萬頃田”。站在石碑下,看看對面石壁上那條蜿蜒騰空的20米長的飛龍,再回首望望水平如鏡的湖面。這個有著310公里的湖岸線、23.6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積、3.6億立方米蓄水量的母親湖,給了我們多少的恩賜和奉獻。
? ? ? ? 想起了小時候,每到農耕季節,鄉間水渠的放水閘門一升起來,滔滔渠水就“轟隆隆”地奔涌而出。那清清的流水唱著歡快的歌兒,流過東風渠,流進小河溝,流入山間田野,流淌在每個農家人的心田里。想起了孩子們歡快地網魚捉蝦的情景,記起了大人們快樂收獲時的歌唱。 我們這一代70后,是伴著黑龍灘一起成長的,是喝著龍灘水長大的。如今再看看當年石碑下的一張張合影,我的心一如當年一樣的自豪、激動而溫暖。
? ? ? ? 我們欣賞龍灘景,依戀龍灘水。游船上留下了一聲聲歡歌笑語,小島上留下了一串串青春足跡。神秘的“蟠龍島”更是我們戀戀不舍的樂園。遠遠地看見了馮建吳先生書寫的“蟠龍島”三個紅色的大字,突然間就有一種神秘的感覺。好像進入了孫大圣的“水簾洞”,又似乎是闖入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園”。我們在長18米高17米的龍頭邊,尋找“黑龍和白龍”的傳說。我們穿越參天的古木,走過幽深的石階,登上山頂的觀景臺,遙望遠處的報恩寺,聽渺渺芃音,確有超凡脫俗之感。
? ? ? 這里的猴子也似乎更有靈氣。每次聽到我們的腳步聲,它們就從樹枝間一躍而下,呼啦啦地聚在路旁,等著我們的打賞。有時我們沒帶食物,他們也不惱,還跳上我們的肩頭來玩耍。有時我們在林間野炊,如今我的唇邊似乎還飄著同學們親手烹調的玉米糊的香味兒。還有一道獨創的美味——蘋果湯,那又香又甜又有點酸澀的感覺,不就是青春的特別味道嗎?更有一次,班長因貪戀玩水結果掉進水里了。那次的貪玩狠狽驚險刺激,不也正是少年的獨特滋味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