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股權激勵挺火的,特別是有的企業老總又上了各種培訓課程后,那胸懷和眼界啊,提升了不止一個層次,心中有大愛,有格局,有員工,是真心想把股份分出去給員工,成就他人??刹幌?,方法不得當,讓員工辜負了他的大愛。
我認識的一個做洗車行的老板張總,他的洗車行在當地也算是數一數二的,開了好幾家店,每年利潤也很不錯,結果張總就是上了課后,心中激動,想著得成就員工,又聽說股權激勵不僅可以激勵員工,又可以提高企業利潤。于是,回去就激動的自己搞起了股權激勵。給這個送15%,給那個送個10%,連財務都送股份了,關鍵是,還送的是實股,在工商局做了變更備案。最后,自己只剩了不到30%的股份了。
結果這一送可好。
原本一番好心,卻因為送的比例是,張總拍著腦袋自己決定的,總經理送了15%, 銷售經理送了10%,銷售經理可不樂意了,總經理來了不到一年,而自己跟著老板干了快五年了,店里的生意這所以這么好,和自己各種機智的營銷方案是離不開的,就連電臺的廣告費,自己也動用了私人關系,談下了優惠的價給公司。憑什么他總經理就因為職位高,就一下多了5%的股份的。于是,銷售經理開始和總經理對著干了,還經常在員工面前說總經理的壞話,慫恿員工和總經理對著干。其他中層也覺得總經理拿的股份多了,也心生不滿,在工作中處處不配合總經理的工作。
后來,總經理覺得自己處處都受到不滿,于是辭職不干了。銷售經理也因此心生間隙后來也辭職了。張總給這兩人的股份可算是白送了,白白折了25%的股份,也沒換來想要的人心齊聚。不是說好了,財散人聚嗎?為什么散了財,又散了人呢?
其實股權激勵是有學問的,不能用不好了,激勵變激怒,可真會像張總這樣賠了夫人又折兵的。那么老總們在做股權激勵時要注意什么呢?在做之前,要問自己幾個問題。
企業進行股權激勵,想要達到怎么的企業目標?
打算拿出多少股份用于股權激勵?
是以現有股份做激勵,還是增發后做激勵?
打算用什么方法做激勵?干股?分紅權?期權?差額利潤分紅?
給誰?哪些職位的員工可以給予股權激勵?符合怎樣條件的員工可以給?可以給多少?
是否支付對價?贈送?全額現金購買?部分現金購買,部分分紅/工資折抵?
員工在什么條件下,可以實現全部的股權?
在什么條件下,退出?既可以保全員工的權利,又保護了企業的利益
徐寧 出書訓練營第27篇
2017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