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借給別人還是別人向你借,“借錢”這檔子事,或許大家都經歷過。
李嘉誠說:什么最難?借錢!肯借錢給你的人,一定是你的貴人;不僅肯借,而且連個借條都不讓你打的人,一定是你貴人中的貴人。
如今,這樣的貴人不多了。
約10年前在縣城里買房子時,第一次向別人借錢。彼時,我和愛人把家里的錢全取出來,可距首付還差五千元。于是,只好向親戚朋友張口試試,原以為五千塊錢應很容易湊夠,但是,打過幾個電話才知道,借錢真的不易。最后,愛人跟一個平時交好的女友聯系,人家爽快地約好時間,到銀行取出了現金。現在想起來,我們仍是感慨萬千。
再后來,因為搬到市區居住,還得需要買一個房子。剛把先前的貸款還清,積蓄無幾,但沒辦法啊,只能借了。老人知道我們掙錢不多,把好多年的積蓄拿了出來。但是還差了二十萬。
那次不比以前,畢竟數額大了許多,我便身邊自認為的好朋友的名字挑了出來,分成幾個梯隊,一一列在紙上,他們和我從來沒有金錢上的借貸關系,也和我的工作沒有任何牽連,平時,要么吃飯,要么喝茶,屬于純粹意義上的朋友,而且根據自己的理解,他們的經濟實力借個幾萬塊肯定是沒很大的問題的。
按照紙上寫好的名單,或者發短信,或者打電話,一個,兩個,三個……愛人默默地站在旁邊聽著,那邊的理由各式各樣,有的是生意遇到困難,款項趴在賬上;有的是家里的錢剛剛被人借走,現在實在周轉不開;有的則說拿個兩三千倒可以,過萬的數額實在沒能力……話里話外的不好意思,但結果都是一樣的,都沒有得到預期地爽快答應。
語調或急或緩,我說著說著,突然用余光看到愛人正在摸眼淚,我趕緊掛了電話。她說:“你不知道,我看著你向別人借錢,真的覺得生活太難了,太可憐了……”
“呵呵”強笑著,我說,哪有那么不堪,這才剛剛第三梯隊呢。
說完,轉過身,繼續撥打電話。沒想到,接下來的幾通電話就讓我感動不已,三言兩語,特別痛快,直接問需要多少,把卡號發來。算了算,最后尚差七萬時,我撥通一位老兄電話,他直接說,十萬夠不夠?我說七萬即可。沒想到,這位老兄真的打過來整整十萬。
看著手機短信上陸續打過來的款項,那種感恩、感動的心情,真的無以言表。
我和愛人說,借錢給我的這兩三個朋友,平時從來沒有麻煩過我替他們解決任何事情,其它的朋友倒是時不時地要麻煩我,一會兒是孩子上學,一會兒是置業咨詢,一會兒是家里七大姑八大姨遇到了什么麻煩事兒,甚至是心情不佳要聊聊天……
記得曾經看過一本什么書,似乎有過這樣一句話:幫助過你的人永遠都會幫助你,但你幫過的人就不一定。其實,道理都懂,嘴上不說,也沒什么不好。
這些年,盡管經濟拮據,我也盡己全力借錢給過別人,有些人不用催問,很快就還了。而有的,我還沒開口提錢的事兒,那邊倒是這不好那不順,啰啰嗦嗦一大堆。
因為有過借錢的經歷,知道借錢的難處,所以很少催要,除非真的周轉不開,影響了正常生活,才不得已去索要債款。你要是催他,他先是躲著你,你再催,他就生氣了,不是生自己的氣,而是生你的氣,就因為你不能等!其間過程,時而會真切體會到“站著借錢,跪著要債”的含義。
借字出口,從此,借的人忐忑,被借的人糾結;如若不借,從此,借的人怨尤,被借的人尷尬。記得一次,我拿出家里所有的積蓄,借給一個很親近的年輕人,說,借給你的也不是錢,而是信心,是信任,是激勵,是對你能力的認可。如今,他以我的那筆錢為本金,生意場里如魚得水。
在你困難時借錢給你的人,不是因為人家錢多,而是因為想拉你一把。把錢借給別人,就是把自己放到了被動的位置,有誰愿意把自己置于被動呢?那些肯把錢借給你的人,一定是你真正的至親、好友,他們是你一生都不該忘記、辜負、疏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