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全心理?
推薦一本《人生十二法則》。作者叫Jordan B. Peterson,以前是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現在是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教授,臨床心理學家。最初我是在Quora上讀到他的文章,他同時也是Quora上的知名用戶,本書最初就是把他在Quora上的答案精選之后擴展而來的,跟采銅《精進》類似。
這本書中十二條規則,有很強的宗教意味,我在閱讀基本能理解背后的道理,要是你不知道一些相應的知識時在閱讀時會不太容易理解,而且會感覺不太符合中國的現狀,分享一下筆記。
?01
立正站好,抬頭挺胸
一個人的體態、精神會影響別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和評價。
千萬記住:如果你繼續像個失敗的龍蝦一樣垂頭喪氣,人們會看低你,你大腦里的支配等級“計算器”也會給你很低的評分。
你的血清素會分泌不足,你會更容易感到焦慮和難過,不敢維護自己,得不到高質量的住所、資源和伴侶。
通過肢體語言體現的正反饋環也可以發生在社交當中。如果你垂頭喪氣、萎靡不振,那么你也會感到自己渺小和挫敗,而他人的反應更會放大你的這種感覺。
人和龍蝦一樣,都會
根據身體姿態來評估彼此:
如果你顯得失敗,那么別人也會把你當失敗者對待;
如果你筆挺站立,人們也會用不一樣的態度對待你。
謹慎對待你的體態,別再低頭徘徊。挺胸邁步,直視前方,敢于冒險,這樣你的神經通路才能充滿急需的血清素。
有一本書叫《高能量姿勢》,核心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讓姿勢決定你是誰。
延伸閱讀:《10秒鐘讀心術 | 洞察你的職場人際關系》
02
善待自己
在原始時代,人們會從生存的角度去理解世界。
認真對待自己,重新定義自己,修煉個性,選擇目標,明確存在。
如果你認真照顧自己,未來的生活會是什么樣的?
我應該選擇怎樣的職業生涯,才能變成一個有價值和有益于社會的人?
當我在有時間和精力的時候,應該如何改善我的健康,拓展我的學識,強健我的體魄?
你需要先知道自己在哪里,才能規劃好之后的路線;你需要先知道自己是誰,才能平衡好自身的優缺點;你需要先知道自己想去哪里,才能控制生活的混亂程度,重建秩序,讓世間充滿希望帶來的神圣力量。
你需要先知道自己的方向,才能適時維護自己,不至于落得滿腹怨言、懷恨在心;你需要明確自己的原則,這樣別人就無法輕易占你便宜;你需要嚴格自律,信守對自己做出的承諾,并及時進行自我獎勵,這樣才能更好地信任和激勵自己;你更需要以變成更好的人為目標。
好事不會自動降臨,我們需要努力強化自我。
不要低估視野和方向的力量,它們能夠將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礙轉變成寬闊通暢的道路。認真對待自己,重新定義自己,修煉個性,選擇目標,明確存在。
19世紀偉大的哲學家尼采說過一句很精彩的話:
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當你思考之后,能清晰回答:你的人生方向是什么?
你很容易知道自己應該向哪方面努力,需要做什么事情。我就是想清楚到這一點之后,才做到時間自由和心靈自由的。
延伸閱讀:《選擇如何改變命運 | 寧要模糊的正確,不要正確的模糊》
03
選擇合適的朋友
當一個人自我價值感很低或者拒絕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時,便會選擇與那些生活已經一團糟的人為友。
惡習會傳染,自律和穩定卻不會。因為墮落比奮進容易太多,遠離損友。
要是你有不同的朋友,結束這段關系,離開這里到別處去,重新振作起來,然后再以身作則,激勵他人。
你沒有義務支持一個讓世界變得更糟的人,你應該選擇上進和對你有益的朋友,這并不是自私,而是為了能讓彼此變得更好。
如果你身邊都是支持你上進的人,那么他們就不會容忍你憤世嫉俗或者破罐子破摔的態度。
他們會鼓勵你善待自己和他人,并且會在適當的時候謹慎地鞭策你,堅定你認真做事的決心。
相反,不上進的人會給戒了煙的人遞煙,給戒了酒的人倒酒,他們會因為嫉妒你的努力和成功而收回對你的支持與陪伴,甚至有時還會主動懲罰你。
他們會用真實或者杜撰的個人經歷來打壓你,這看上去像是在測試你的決心,但更多的時候是他們真的想要阻撓你,因為你的進步讓他們相形見絀。
與真心希望你好的人做朋友。
延伸閱讀:《在你認為是朋友的人里,一半的人并不把你當朋友》
04
跟昨天的自己比
很多人在設定目標時,最常見的錯誤就是跟其它人相比,這樣做是錯誤的。
你應該這樣設定目標:到今天晚上為止,我希望自己的生活比早上有一丁點進步。
然后問問自己:
我能夠并且愿意做哪些事情來實現這一點?
我希望得到怎樣的獎勵?
執行你的選擇,不論做得好不好,然后用咖啡慶祝自己的勝利。
你可能會覺得這么做有點傻,但是沒關系,明天你還這樣做,后天,大后天,一直持續做下去。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比較基線會神奇地提升,就像復利一樣。
《習慣是如何改變命運的:來自500000人的實證結果和攻略》中做過這樣的計算:好習慣,是自我提高的復利,持續小小的改進就能帶來驚人的不同。如果每天進步1%,那么一年后,你就會進步37倍。((1+1%)^365=37.78)
堅持三年,你的生活將會完全不一樣。然后你就可以設定更大的目標,更遠大的理想。你的雙眼也會跟著清晰起來,并逐漸能夠看清世界。
集中注意力,關注你的物理和心理環境,注意到那些一直令你困擾,但你又有能力和意愿改變的東西。要發現這些東西,你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
“什么在困擾我?”
“我有能力改變它嗎?”
“我真的愿意改變它嗎?”
如果其中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換個問題,縮小范圍,直到你找到困擾你,但你又有能力和意愿改變的事情。光是這一點就需要用不少時間。
05
不要讓孩子做讓自己討厭他們的事情
真正用心的父母是不會讓自己最在乎的子女成為眾人鄙視的對象的。
父母是社會規則的仲裁者,孩子只有先從父母那里學會恰當的行為方式,然后才能和其他人進行有意義、有價值的互動。
有心理學研究早已清楚表明:
第一,非凡的創造力極為罕見;
第二,嚴格的限制其實有利于創造力的養成。
小孩子就像尋找墻面的盲人一樣,需要不斷地前進和嘗試,然后才能發現邊界在哪里,況且這些邊界往往和人們聲稱的位置不一樣。
你需要明確孩子的界限,并使用管教原則。
延伸閱讀:《超半數中學生極度討厭父母 | 10年親子關系為何毀于一旦?》
06
批判世界之前先清理你的房間
觀察你周圍的環境,從小事開始。
你是否充分利用了所有的機會?
你是在努力發展事業,認真工作,還是在讓怨恨拖你的后腿?
你和自己的兄弟重歸于好了嗎?
你尊重你的伴侶和孩子嗎?
你有破壞健康和幸福的壞習慣嗎?
你主動承擔責任了嗎?
你對親友坦誠嗎?
你做了那些你能夠做到,也能夠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的事情嗎?
你清理過你的生活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或許你可以試試看先停止做那些你明知是錯誤的事情,今天就停下來。
如果你確定那是錯誤的,就不要浪費時間懷疑你是如何判斷對錯的。不合時宜的質疑不會帶來啟示,只會制造困惑,阻礙你的行動。
你是可以在不清楚原因的情況下判斷事情的對錯的,因為你的整個存在會告訴你一些無法解釋或無法表達清楚的事情。
每個人都很復雜,以至于每個人都很難完全看清自己,但我們都擁有自己無法理解的智慧。所以,只要你有一丁點停止的想法,那就立刻停止。
延伸閱讀:《作為一名心理小白,你需要知道和掌握哪些心理學術語?》
07
追求意義,拒絕茍且
找到你的人生意義,建立你的人生規則,然后堅持這些基本規則。
為善,集中注意力,修復你能修復的,不要因為自己的知識而傲慢。
盡力保持謙和,因為強權主義的驕傲會在不包容、壓迫、折磨和死亡中體現。
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如怯弱、惡意、怨念和仇恨,在指責他人和試圖修復世界之前先看清自己兇殘的內心。
追求意義,拒絕茍且。
延伸閱讀:《宮崎駿 | 生命可以隨心所欲,但不能隨波逐流》
08
說真話,或者至少別撒謊
逃避或者說出真相,不僅僅是兩個不同的選擇,更是兩條人生道路,兩種完全不同的存在方式。
做一個敢于說“不”的人。
已知是錯的但還去做是明知故犯,允許本可以阻止的錯誤發生則是玩忽職守。
愿景能夠將當下的行為與長遠的基本價值觀相聯系,賦予當下行為非凡的重要性和意義,提供限制不確定性和焦慮的框架。
所有的具體目標之上都應該有一個元目標,也就是一種發現和確立目標的方法。
一開始你只是撒了個小謊,然后你便需要用更多小謊去掩蓋。接下來你為了避免撒謊的羞恥感而扭曲思維,并用更多的謊言來掩蓋扭曲的后果。
這些必要的謊言會在不斷重復之下轉變成自動化、特殊化、結構化的無意識信念和行為。
當虛偽的行為無法帶來期望的結果時,你的人生便開始惡化。就算你不信有南墻這樣一個存在,你也會被撞得頭破血流。
如果你的生活不盡如人意,試著說真話;
如果你拼命地堅持某種意識或者沉迷于虛無主義,試著說真話;
如果你感到脆弱、無用、絕望和困惑,試著說真話。
說真話,或者至少別撒謊。
延伸閱讀:《我不是教你橫 | 一個善于沖突的人活的有多通透?》
09
假設你聆聽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當人們被關注的時候,真的會告訴你很多事情,有時候他們甚至會告訴你,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里,以及打算怎么解決。有時候這也能幫助你解決一些你自己的問題。
如果你執意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改變世界,堅持自己的看法,那么最好有自己的理由,而且是經過充分思考過的理由,否則你的下場可能很糟糕。
有時候,你只需要閉嘴就可以做個很聰明的人。
你在聆聽他人的時候其實也在聆聽自己。
真誠對話包括探索、澄清和策略制定。
在真誠的對話里,大多數時候你是在聆聽。聆聽就是關注的表現。
延伸閱讀:《幽默十則 | 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怎樣共情?》
10
直面問題,言辭精確
一切只有被表達和澄清之后,才能變得清晰可見。
沒有人可以找到完美到不用維護關系的伴侶,就算找到了,對方也會因為你的不完美而離開你。
真相是,你需要的是一個和你一樣不完美的人。
你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會在你準備最不充分的時候不可避免地發生;
你最怕遭遇的東西也會在你最弱、它最強的時候現身,而你終將被打敗。
不要去逃避問題,直面問題找到根源,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樣你才能了解自己的真實想法。遵照你的語言來行動,你才能看見結果如何。
然后集中注意力,觀察你的錯誤,準確描述它們,并盡力糾正。這就是發現人生意義的方式,它也能夠保護你免受人生悲劇的折磨。
延伸閱讀:《一句頂萬句| 怎樣聊天,分寸才會拿捏的死死的?》
11
承認現實,反對偏見
真正想要改善世界的人,通常不會去試圖改變別人,至少他們會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當孩子們在玩兒滑板的時候不要去打擾他們,滑板是很危險的運動,滑板的精髓就在于其危險。
男性可以通過激勵自己和彼此來變得更堅毅。
當男孩們開車玩漂移的時候,他們是在測試汽車的極限、自己的車技,以及自己在失控狀態下的沉穩程度。
當他們反抗老師和權威時,則是在驗證真正的、在危機中可以依賴的權威是否存在。
他們退學后會在零下40攝氏度的鉆油井工作,放棄所謂的美好未來。這樣的選擇不是因為懦弱,而是因為力量。
不要打擾玩滑板的孩子們。
男性需要變得更堅毅一些,女性也一樣。
延伸閱讀:《性格的力量 | 成就一生的頂級人生規劃書(深度好文)》
12
關注存在的善
當你內外一致時,就能夠專注于當下。
謹慎地對待一切,整理你能掌控的事物,修復失序混亂的部分,做到精益求精。
每天留出一些時間來集中思考和討論所有的危機和應對方式,其他時間就忘掉這些事情。
如果你不限制危機事情對你的影響,最后就只會筋疲力盡。你需要保存實力,因為這是一場戰爭,而不是一次戰斗。你需要盡力應對組成戰爭的每一場戰斗。
當你忍不住擔心生活的危機時,提醒自己你會在專門的時間去思考它們。
你大腦中產生焦慮的部分會更關注你有沒有計劃,而不是你計劃的細節。另外,不要在晚上思考,你會因此失眠,而這會影響所有事情的順利進行。
當你在街上遇到一只貓,摸摸它。
在順心的日子里,這是我們額外的快樂來源,而在不如意的日子里,這就是我們小小的喘息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