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遇到要做自我介紹的時刻,從新生入學、朋友聚會、求職面試,到商務談判、項目路演……只是很多時候我們的自我介紹就做成了流水賬;我是誰,來自哪里,做什么工作的。這么介紹的結果就是聽的人壓根記不住你,更別提對你有什么好感,所以這樣的自我介紹就是無效的。
如果用產品做類比的話,我們自己就是一個產品,自我介紹就是宣傳語,能夠讓別人聽完宣傳語,就覺得這是一個好產品,是值得擁有的。本質上來說,“自我介紹”是一種自我推銷,推銷得成功,大家就會瞬間接納你喜歡你,所以愿意繼續和你合作。
一、自我介紹的“聚焦點”原則
每個產品都有無數的信息,例如成分、效果、研發歷史等等,然而任何商家都不會一股腦的把產品信息全部介紹給消費者,因為一方面消費者根本記不住,另一方面消費者也壓根不感興趣。
就如我們每個人也有無數的信息可以來講,只是聽的人一方面沒有時間,另一方面他們也并沒有興趣了解你的所有信息。
如何從紛繁蕪雜的信息中找到那個打動別人的關鍵信息?這就需要我們借鑒經濟學家提出來的“聚焦點”原則。提出這個原則的是謝林,被稱為“經濟學家中的經濟學家”。
聚焦點是指,每個人預期對方預期他預期對方預期的那個點,即就是每個人預期別人預期他可能會怎么做的方法。
根據謝林的理論,我們來做一個思想實驗:你在天南,朋友在地北,明天是元旦,約好明天在北京見面,但一不知道明天幾點,二沒說在北京哪個地方,三你們彼此聯系不上,你們倆在北京都沒認識的人,等等。總之,你只知道,他也只知道,你們倆要在北京見面,其他一概不知。
請問:你們明天能見上面嗎?幾點在哪里?
這問題沒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無解。你知道,光自己想在哪里見面是沒意義的,有意義的是去猜對方想在哪里見面,對方同樣如此。所以你在猜他,他在猜你。表面上,這是個無限循環,好像兩面鏡子彼此反射,沒有停下來的時候。實際不然,它可能停下來。
如果習俗、法律、傳統、教育、愛好和你們共同的經歷,使得某一個時間點對你們倆來說有一個特別的意義,或者說某一個地點顯得比所有其他的地點,都顯得更為合理,那么這個地點,就是你們在這個事件中的聚焦點。也就是你們可能會選擇約見的地方。
我猜,你和朋友見面的地點是天安門廣場,時間是升國旗的時候。為什么呢?
因為明天是元旦,天安門廣場是北京最著名的地點,是比所有地點都顯得更容易想到的一個地點。而元旦那天,對于天安門廣場來說最突出的一個時間點就是升旗的時間點。
你現在就去查天氣預報,明天日出是幾點,日出時分升旗,錯過這個時間,錯過這個地點,你就很難見到他了。
同樣的故事,謝林講過。換了個時間,換了個地點,最終的見面時間是中午12點,地點是紐約中央車站。
謝林說,在這游戲中,那個特別的時間,那個特別的地點,就是聚焦點(focal
point)。每個人預期對方預期他預期對方預期的那個點, 所以“聚焦點就是每個人預期別人預期他可能會怎么做的方法”。
那么,自我介紹的“聚焦點”在哪里呢?我們得預期其他人預期我們可能會怎么做的方法。每個人都期待結交更強大的人,更有趣的人,更有人情味的人,更有才華的人……當然,每次自我介紹的場合不同,其他人的預期也會有所不同,我們得根據別人的預期來調整自己的自我介紹“聚焦點”。
就如我經常會利用業余時間參加一些線下的沙龍活動,在這些沙龍活動上我經常用的自我介紹模板是:第一,我是誰,叫什么名字,我從哪來,這些硬信息。第二,我因為什么機緣出現在這個場合。第三,我能給大家帶來什么價值。第四,我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什么幫助。
那這四步套路的本質是什么?根據“聚焦點”理論,我們可以預期到其他人的預期是能夠認識更多的有價值的人,從而把你逐步連入到一個陌生的人際網絡。
第一步是提供硬信息,姓名單位什么的,幫助聽眾建立一個記憶的錨點,就像船拋錨,定住點。第二步,實質是在拉近和這個現場的關系。第三步,我能幫大家做什么,實質是對現場各位需求的判斷。第四步,我需要大家幫我什么,實質是對現場各位價值的判斷。
我在培訓課堂上做自我介紹的時候會采用另外一個模板:第一,我的培訓經歷;第二,我的個人調性;第三,這個課程給曾經的學員帶來的價值;第四,整體課程的要求。
因為根據“聚焦點”,可以預期到學員預期老師的方面是“這個老師的課程是值得聽的,這個老師是值得尊重過的”,那么整體的介紹都要圍繞在體現自己的資質和調性。
第一步,通過一些背景資料,建立學員對于培訓老師的信任感;第二步,讓學員感受到這是個有溫度有態度的老師,建立情感連接;第三步,讓學員明白他們可以從課程中得到些什么;第四步,讓學員了解整體課程的要求,化解不確定感。
二、自我介紹的“故事”原則
我們人類的大腦特性,比起道理、說明,更喜歡更愿意聽故事 。所以,我們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最好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呈現符合“聚焦點”原則的那些個人信息。
一個故事有四大構成元素,分別是:情節,情感,細節,主題。根據自我介紹時間的長短,10秒、1分鐘、3-5分鐘,勾兌不同的元素,就能做出一篇精彩的“你的故事”。
(一)10秒的自我介紹故事法:給你的名字加“主題”
如果只給你很短的時間,那么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你的名字拿出來,增加一個主題。
臺灣作家李敖:“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說我吹牛的人,心里都為我供了牌位。”
李敖他只用一句,職業、定位,以及狷狂的性格,就全都讓你感受到了。
這種方法需要你給自己名字找一個聯想,但是記得要找到合適的主題。
我的10秒鐘自我介紹:我叫楊曉霞,不過周圍的人都認為我更像是仗劍闖江湖的“大俠”,我的劍就是我的十大“培訓課程”,我的江湖就是全國200多個城市的“講臺”。
(二)1分鐘自我介紹——給你的經歷加“細節”
前段時間看奇葩大會,蜜芽創始人劉楠分享了一個她怎么獲得徐小平老師投資的故事。那其實是一段非常精彩的自我介紹。劉楠拿到徐小平的手機號之后,精心編寫了這樣一條短信:
徐老師您好,我是一名北大畢業生,但現在在開淘寶店。我的銷售額已經有三千萬了,但我非常不快樂。我聽說您是青年的心靈導師,我是一個陷入困惑的青年,您有時間開導一下我嗎?
情節、細節: 北大畢業VS開淘寶店,銷售額三千萬VS不快樂。——沖突強烈,反差巨大,充滿懸念。
情感: 困惑,非常不快樂。
主題: 青年導師解決“失足”青年。
果然,徐小平老師在收到短信兩分鐘后,立刻回了電話,之后便成為了劉楠的天使投資人!
自我介紹做得好,是可以賺錢的。
我的1分鐘自我介紹:
我叫楊曉霞,不過周圍的人都認為我更像是仗劍闖江湖的“大俠”。
用四個數字介紹一下自己:
4,我是持續的早起踐行者,大部分時間4點多就起床啦,因為我認為能掌控早晨時光的人對人生有更多的掌控性。
15,我從事培訓也已經15年時間,我發自內心的熱愛我的培訓事業,只專注做好這一件事情。
80,我的夢想是80歲依然可以蹬著高跟鞋穿著套裝站在講臺上講課,賦能千千萬萬的人。
100,我是“自律100天”計劃的踐行者,每天都記錄時間,每天完成“每日必做三件事”——學習、運動和寫作,每天做“每日原則”總結等。
(三)3分鐘自我介紹——運用四大元素,講一個生動的故事
如果時間允許,你可以在自己的介紹中加入情節、情感、細節、主題等故事元素,設計一個生動的故事。
以下是相聲大師馬三立先生的自我介紹,特好。
我叫馬三立。三立,立起來,被人打倒;立起來,又被人打倒;最后,又立起來(但愿不要再被打倒)。我這個名字叫得不對;禍也因它,福也因它。
我今年85歲,體重86斤。明年我86歲,體重85斤。
我很瘦,但沒有病。從小到大,從大到老,體重沒有超過100斤。
現在,我腳往后踢,可以踢到自己的屁股蛋兒,還能做幾個“下蹲”。向前彎腰,還可以夠著自己的腳。頭發黑白各一半。牙好,還能吃黃瓜、生胡蘿卜,別的老頭兒、老太太很羨慕我。
我們終于趕上了好年頭……沒有三中全會,我肯定還在北閘口農村勞動。
其實,種田并非壞事,只是我肩不能擔,手不能提。生產隊長說:馬三立,拉車不行,割麥也不行,挖溝更不行。要不,你到場上去,幫幫婦女們干點什么,轟轟雞什么的……慘啦,連個婦女也不如。
也別說,有時候也有點用。生產隊開個大會,人總到不齊。隊長在喇叭上宣布:今晚開大會,會前,由馬三立說一段單口相聲。立馬,人就齊了。
?“三立”,三次打倒又立起來,增加“主題” 。
形象特征:“瘦”。瘦到什么程度呢?“今年85歲,體重86斤。明年我86歲,體重85斤”,“從小到大,從大到老,體重沒有超過100斤”。“很瘦,但沒有病”。對于健康到什么程度,又是一段細節說明 。
自己的工作: “拉車不行,割麥也不行,挖溝更不行”,但是“說一段單口相聲,立馬,人就齊了。”
找到幾個你想要突出的特質:“姓名、工作、職務、性格、愛好”等方面,然后為每一個增加細節,變成一個好故事。
我的3分鐘自我介紹:
我叫楊曉霞,不過周圍的人都認為我更像是仗劍闖江湖的“大俠”, 當然,成為在培訓這個江湖“武功蓋世”的“大俠”老師也是我的夢想。
我是一名職業培訓師,這15年的時間就做了培訓這一件事情,而且最大的夢想是自己80歲的時候依然可以蹬著高跟鞋穿著套裝在臺上講課,賦能千千萬萬的人。
因為從小極其愛美,所以我的學員評價說我把培訓業做成了時尚業,每天培訓兩套精心設計的套裝加持培訓,當然如果晚上加課的話就是三套職業套裝,我不僅自己愛美,還專門開發了形象搭配的課程,并且業余時間還幫學員們買買買,最高紀錄是利用3.5小時幫12個女孩子買了146件衣服,十多年來,已經帶領上千女士實現了形象逆襲。
從外表來看我是一個極其燦爛的人,然而現實生活中確是一個極其寡淡的人,首先,我的生活寡淡,可以說是全年無休,不過任何的節假日,就是大年初一也是凌晨四點起床開始工作,因為我一直認為,每天都有成長才是不負時光,當然很多人會詬病這是一種極其自虐的生活,然而我認為自律才有自由;其次,我的愛好寡淡,唯有工作和衣服能讓我擁有激情,寫出一個滿意的課件,講了一個幫助到學員的課程,搭配了一套滿意的造型,買到有性價比的衣服,這些事情讓我樂此不疲,所以當我10歲的兒子經常詬病我那糟糕的廚藝時,我并不難過,因為我志不在此;最后,我的性情寡淡,一旦認準一件事情就會死磕到底,我是“自律100天”計劃的踐行者,我把我的時間按照100天的周期來做記錄,每天會有固定的項目來進行,我給自己定下的目標是做100個100天計劃,也就是將近30年的時間做這一件事情。當然這種性情會被詬病為“偏執狂”,然而我就用英特爾格魯夫的“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來寬慰自己。
對工作上傾情投入導致我在生活中經常出現“智商掉線”的狀況,例如出門忘帶鑰匙,洗衣服忘記掏口袋,自己把衣服穿反等等,我先生經常戲謔說:我太太的智商已經被她的工作和衣服耗完了,所以生活中不靠譜的時候就居多。所以大家只用和我溝通工作和衣服,其他的事情就多海涵我的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