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同事們都愛上了泡荷葉茶喝。
剛好我的娘家在郊區,家里的河塘每年都有種植蓮藕。
于是,就有人開玩笑的說起:“哪天你回娘家,順便帶點新鮮荷葉來啦,還有荷花,我都好多年沒看到過了…”
哦。我記在心里了。
然后暑假的一天,我回了趟娘家。
但只是對媽媽說,同事們想要點新鮮荷葉,用來泡茶喝的,不等著要,啥時方便啥時弄,讓爸爸哪天順路送我單位去。
三,四天后,爸爸就往我單位送來了2大袋的荷葉。
伴隨著大片的贊嘆聲,大家欣喜地打開袋子。
“咦,怎么沒有荷花?。坎皇歉嬖V你,要幫我摘朵荷花來的嗎?”有人忍不住的問起來。
我趕緊解釋:“對不起啊,我只跟我媽說了要弄點荷葉來?!?/p>
同事卻抿嘴一笑:“沒事,剛才我是故意逗你的啦,呵呵。”
瞬間心安。
但馬上又突然想到什么:“哎!問你個事唄!”
同事奇怪的看著我:“什么事啊?”
我弱弱地問道:“不知道你們平常要是有什么想吃的或是想要的,會跟父母開口提么?”
“當然了!我一般想吃什么了都會讓我媽給我做,自己的媽有啥好客氣的啊!”對方不假思索的回答。
“哦,好吧。”我默默地走開了。
沒錯,和自己親媽有啥好客套的呢?可是,我好像做不到啊。
印象里,我好像從沒對父母提過任何要求,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
以前呢,主要是不敢開口。后來大了,卻是各種不好意思。
對于荷花一事,其實我是猶豫后故意不提的。就像每年夏季我總有那么一兩次想吃蓮蓬或者菱角,卻寧愿在街上花錢買點解饞,也不會回家開口要免費的。
可能是潛意識里感覺弄這些太麻煩了,實在不好意思張口讓他們去辛苦忙活。
就是前幾年,都還曾聽媽媽聊天時說到關于我小時候的事。好像是說我讀書期間從來不怎么開口問家里要過零花錢買這買那,不像別的孩子動不動就吵嚷沒有文具用了,三天兩頭的要零花錢買東西。
都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現在,我算是真正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
因為,我突然想起一個畫面來。
那是一個寒冷的早晨,地上積著很厚的雪,路上也沒有什么行人。念初一的我獨自費力地蹬著自行車,艱難地往學校的方向駛去。
很快,就有人騎過我前面了。
班上的一個男同學,正舒服地坐在媽媽的后座上。大概是怕被我笑話吧,頭埋得很深。
可是,他卻不知道我心里在笑話他的同時,也是羨慕著的:別人都有大人送去上學,而我只能一個人上學。
不過那時傻,并不知道有時候這種小失落其實也叫做委屈吧。
當然現在的我肯定會這樣想:好懷疑我是不是爸媽親生的。不然,他們怎么會寧愿在家睡大覺也不肯送我上學呢?或者,他們是有預謀地要從小訓練我做女漢子吧。
雖然我從沒和外人提過這件事,也沒怪過父母,但現在我懂得委屈后,才明白,其實自己心里還是或多或少有點介懷的,不然,過去了這么久,怎么還忘不掉呢。
現在回頭想想,小時候,我得到的最多夸獎,就是懂事。
因為懂事,所以我始終學不會小孩子的撒嬌哭鬧行為。
因為懂事,所以我至今不敢和大人頂嘴表露真性情。
因為懂事,所以我也不知道除了羨慕和體諒,還有委屈和任性。
因為懂事,暑假里我總是被外公外婆接到學校去看守門房,他們能放心出去旅游。
因為懂事,我習慣了不去給大人增添任何麻煩和要求,也習慣了報喜不報憂。
因為懂事,我就那樣地沒做任何爭取就放棄了心愛的校園生活。
現在的我應該算是有了點后知后覺的意識,可那又怎樣呢?
即便我如何嘲笑自己小時候的傻笨蠢,但如果時光倒流,我可能還是會再次選擇做那個傻瓜式的自己吧。
雖然我很想再吃一塊爸爸燒的紅燒五花肉,也很想再喝一碗媽媽制的冰鎮涼蝦,但我還是不會開口。
現在想吃啥了,都有的賣,實在沒必要去麻煩父母特意做。
何況我并不是特別的好吃那口,不過是想念那個記憶中的味道罷了。
所以,我依然會在每次回家前吩咐他們莫麻煩,少弄幾個菜。
盡管我心里也曾有個大學夢,但也只是遺憾并不后悔。因為,假如讓我有機會重新選擇,我可能還是會做同樣的妥協。畢竟,我以前也沒好好珍惜過讀書的機會,實在不好意思讓父母為難。
我不喜歡怨天尤人,所以無非也只能自我解嘲下,誰叫自己運氣不好,趕上了那年家里正好不太順呢?
不過我也知道,其實媽媽心里是對我有著愧意的,所以才會經常念叨起:“你說你咋那么懂事呢?當年你要是不點頭,無論如何還是會讓你念下去的……”
只是這樣的話我咋那么不愛聽呢?
難道,懂事也錯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