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寫作者,都愛顯擺。閱歷豐富的,展現經驗,知識面廣的,炫耀學識,情感多姿的,賣弄愛情。校園中的朋友,人生單薄如紙,平日里見過的世面,只是他人眼中的兒戲,當真要寫在紙上,碰到了行家,少不了人家內心的鄙視。
是故若想一躍成為文藝青年,少不得一番勤學苦練。底子好點的,套用他人的故事,添油加醋,極盡渲染,最后凝煉成一二文藝句子,是為勵志正能量,又為感情大導師。又或者,得見高人手筆,驚為天人,遂借用其內核,洋洋灑灑數千字,不叫拾人牙慧,叫做收獲感悟。
像咱這種底子差的,缺乏即興發揮的能力,借鑒水平又不足,要想寫出火爆文章,比登天還難。只得按照死方法,多讀多寫,一步一步來。說起來雖簡單,一操作卻是另回事,寂寞難耐不說,還因眼見前輩大作,不敢下筆,唯恐糟蹋文字,辜負構思,心有戚戚焉。
然寫字之人多是多情善感之輩,天生心思敏感,感情好似滔滔江河,若一昧逃離堵塞,不付諸筆端,心不痛快,徒生悶氣。再者,只讀不寫不符寫作秘訣,只好效仿大禹治水,采取疏導,盡情釋放。
我有一好友,為某雜志編輯,每日縱觀千百文章,可算是見多識廣。我曾寫過一文,為體現迷之憂傷,便擴大事實,恨不得四十五度仰望天空,身邊空氣凝固,眼角的淚水不停打轉。還特意堆砌辭藻,排比比喻濫用,塑造成全世界都在迫害我的慘狀。
內容悲傷,文筆華麗,我感覺很滿足,將文章發給好友,靜待消息。幾日后,好友對我說,文筆不錯,寫的挺好。我知道這不過是套路,敷衍了事而已,又多加詢問。好友知我心高氣傲,怕傷我自尊,支支吾吾,見我沒有生氣,便大膽指出缺點。
屁大點事你都能寫的這么慘?我看你呀,情感泛濫,有嚴重的妄想迫害癥,矯情!
雖話語難聽,細思之卻頗有道理。自那以后,我轉變文風,一改以往之浮夸,但涉及私事,都不敢作為寫作素材。于是,我寫書評、寫議論文,發現引用名言頗有格調,按網絡用語來說,就是逼格很高。
前段陣子,恰好和朋友談論。一邏輯修辭學的,說引用名言屬于“訴諸權威”,不能證明觀點正確與否,只能借用權威增加說服力。網絡上流傳的諸多名言,尤其是因為熱點事件為大眾所知的名人,如馬云莫言等人,他們都被人添加了許多名言,所為的無非是讓人相信自己的言語,從而獲得利益。
事實上,只要是人說的話,就會有對錯,不能因為說話的人是名人,就盲目迷信,失去判斷。另外,很多名人名言都是矛盾的。“得饒人處且饒人”之于““宜將剩勇追窮寇”、“退一步海闊天空”之于“狹路相逢勇者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之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皆是如此。
古人流傳的名言尚是如此,何況現人所說?凡事都有特例,如若是專業領域內的名言,倒尤為可信,畢竟一生的成就都在此體現。
純文學寫作水平不夠,書評寫多了也煩,于是我寫武俠評論??戳私甑奈鋫b,多多少少也有點體會。分析書中人物性格、淺談小說創造水準、思索武功內在聯系,憑借興趣的推動,查找原文、尋找切入點,寫的也算是興致盎然。
這其間,有過靈感枯竭、也曾心懷不甘。所謂的多讀多寫,不應只是依靠他人作品進行剖解寫作,要有自己的東西。散文也好、小說也罷,既然身為寫字人,總得留下自己的痕跡。我仰視純文學,那就先從散文開始,我喜歡武俠,那就先從武俠小說開始。
寫作這一行當,貌似簡單,似乎有支筆,有臺電腦,都可以寫。實則艱難,人人都往這條路擠,有才華的、自認為有才華的、一股腦的往里面鉆。雖偶有成功者,名利雙收,但終究少數。只是,多數人不愿意承認事實,不信自己平庸,盲目的堅持,終嘗苦果。
有才華的,也會面臨困境。忠于自我,迎合大眾,這一組矛盾恐怕很難調和,但堅持下去,也會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像咱這種沒才華的,最首要的還是承認自己平庸,將自己放低,才能默默發力,看的更遠。
我寫下的這篇文字,也僅是平庸下的認知。因為喜歡寫作,并為此堅持下來,長久以后,幾天不動筆,心就空落落的,產生負罪感,總覺得缺少什么。寫的如何我心里自然有數,但只要繼續著碼字這個動作,心便踏實了許多,至于寫作水平高低倒也沒那么在意了。
不過寫作者還是要有一定追求的,沒了追求,只能算是一個碼字匠,與自身目標漸行漸遠。咪蒙的文字,挑起群眾情緒,給人在現實中的不滿提供發泄,你能說這樣的水平不高嗎?高,不然那么多人怎么也只出現一個咪蒙?
只是,以咪蒙的文學素養,寫這類文字明顯是降低追求,雖收獲金錢,但自限其成。當然,我們可以指責她文字,但不能指責她的選擇,人各有志,又是光明正大,又有何不可?我只能說她是文字匠人,專門碼著同一種字,于她自身而言,文學的意義已經沒有了。
扯了這么多,不自覺就跑題了,這讓我想到一件趣事。說是有一大學生,交了畢業論文,得到老師的回復,要么按照內容改題目,要么按照題目改內容。我這篇文字亦是如此,原先擬訂的題目早已與內容無甚關聯,不過若是按題目改內容的話,改動之處太多,我人又懶,怕是做不到,只能按照內容改題目,擬為《也談寫作這件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