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熱度之后追完了《我的前半生》,對于網上諸多針對主人公們褒貶不一的評論,我對該劇的認識是:陳俊生出軌值得原諒甚至祝福,子君離婚對她的整個人生來說未嘗不是好的轉折,賀涵唐晶這對師徒戀分手是意料之中的正確選擇……也許有些殘酷,那換一種說法我給你一個美好的釋義是:那么多套路曲折,都只是偶然中的必然;
生活最大的灰色哲學是:當你已經盡力,那么就請相信一切結果都是最好的安排。
愛人不是你想愛,想愛就能愛
陳俊生是個備受爭議的人物,他拋妻棄子放下自己孩子不養去贍養別人孩子的行為被嘲諷天底下最大的“傻冒”和“烏龜”,然而即便這樣一個人,卻也讓很多網友“恨不起來”——
是的,如果你每天日理萬機把身心俱疲養家糊口,而回到家卻要面對一個只是貌美卻不能為自己分擔任何生活壓力的妻子,何況這個妻子“揮金如土”動輒幾千塊的鞋子幾萬塊的包包;如果你疲勞一天還要因為白天被妻子撞見“和秘書給客戶買項鏈”而誠惶誠恐時刻準備著審度盤問,雖然你已經累得只剩喘氣還有無盡地解釋、乖哄伴侶,要假裝萬般真誠地說一萬句“我愛你”;如果你的事業如日中天卻也如履薄冰,而愛人卻并不能共同進步,你們除了房子、保姆和孩子再不能有共同的話題... ...
陳俊生和羅子君的婚姻表面風平浪靜,實則已經喪失了夫妻間最起碼最重要的條件:平等、信任和共同價值取向。陳俊生不是圣人,命運捉弄,在一個一心想給自己的窘困生活找到突破口的“心機女”凌玲面前,被所謂的“愛情”擊敗到“潰不成軍”,陳俊生選擇離婚,是非常自然、正常的結果。
子君的前半生,有一半是自己“作”的。
過度自信地地做著養尊處優的“太太”,自認為最重要的功課和最大的敵人是“日益松弛的皮膚”,理所當然地把迷惑老公的“第三者”假想為年輕貌美的“小姑娘”——這一套婚姻生存邏輯,本來就是在現代諸多充滿不確定因素的婚姻關系中最低級不靠譜的判斷。
在她和陳俊生婚姻生活還算穩定的日子,她透支了太多嬌嗔、放縱以及對老公的疑神疑鬼,卻一直忽略了自己本身的“成長”,或者說,忽略了陳俊生人生此刻階段最重要的需求——一個得力的助手。
而凌玲,卻巧妙地做到了。
對于陳俊生來說,一個漂亮太太能夠給他的“溫柔鄉”在強大的競爭壓力前是遠遠不夠的,凌玲那種能夠在工作中幫他做出最細致認真的信息報告;在無數個加班時分體貼送上胃痛藥;在很多不確定時分能夠一起探討工作問題的伙伴,才是他潛意識里的心靈選擇。
強大的生活面前,陳俊生的潛意識中需要的是一個得力的助手和“事業伙伴”,他迫切抓緊時間、抓住機會靠近上升態勢,選擇不同的伴侶,其實是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當這種選擇回歸家庭情景,也許會讓陳俊生頗感尷尬,甚至會后悔。
正如子君對凌玲所說:“當你們日后也面臨著柴米油鹽,也會為孩子學費、保姆的工資而爭吵,他也許也會嫌棄你”——陳俊生與凌玲的婚姻會面臨比子君的婚姻存在更多的問題,而如果他能看清自己的內心,認識到究竟凌玲的“哪一點”征服了自己、并且認可這一點,那么也許子君的話并不會應驗。
不是所有的“第三者”都因該被詛咒分手,既然離婚以然木已成舟,我倒愿意祝福陳俊生接受自己的選擇,好好過這一段“后半生”。
戀人VS同事? 你要接受前者“就是沒那么講道理”
有人說子君固然就是做闊太太的,這一點并不是全無道理。不是因為她貌美嬌嗔,而是她性格當中的那些特點、她的那一套生存哲學反某些方面呼應了霸道總裁賀涵的內心的潛意識擇偶準則。
在我看來,賀涵與唐晶,本來就是不合適的,尤其上升到“對手”關系的他們作為戀人更加蹩腳。粉絲不用狂噴,編劇早已多時作出證明。賀涵安慰生病的唐晶注意身體,而唐小姐一面打電話應允一面卻帶兵在家工作;面對辰星的失誤,唐晶毫不猶豫為了自己公司的利益直接找到亞當揭發賀涵,這種極度理性的工作狀態,既是賀涵認可的,卻也是內心深處所不能接受的。
賀涵和唐晶任何時候相處時都顯得那么理性,他們最然口口聲聲說“工作是工作,交情歸交情”,可他們幾乎都忘了戀人和同事一定是有本質不同的,他們最本質的區別在于面對工作、同事你要講“理性”,而跟戀人相處,你要允許他“沒那么講道理”。
心理學經典效應中,有個著名的人叫皮格馬利翁,他是一個塞浦路斯的王子,他不喜歡凡間的女子,為此他決定雕刻一個愛人。最終愛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動,賜予雕像生命,并讓他們結為夫妻。
對于皮格馬利翁而言,他人生最失敗的地方莫過于,他的作品反過來對抗他,他傾注一切希望打造的人,最終走向了歪路。
顯然賀涵就屬于指導型人格,但他無比失望的一點,他之間的得意作品唐晶,已經在用一種暗渡陳倉的方式在反抗他,甚至唐晶為了超越賀涵,似乎有點不擇手段。(摘自:劍圣喵大師《我的前半生揭露情感真相:年薪百萬的男神,憑什么喜歡你?》)
所以子君在賀涵面前,多了那么多“煙火氣”,她為了幾千塊的鞋子和著急趕回家強行搭車,由著自己的性子和孔雀男吵架,這都是戀人才能有的“特權”啊!即便走入職場,也是對導師型賀涵言聽計從,盼望著他的指導,這極大滿足了賀涵的人格需求。
羅子君像極了剛入職的唐晶,但她的家庭教育和個性與唐晶截然不同:子君一直是個“沒那么”上進的女性,也沒有唐小姐那么驕傲自負,離婚后在自尊自立的基礎上卻保持著小女人的情懷。年薪百萬的男神想的是什么?歸屬感和分寸感,羅子君那種相對的進步,卻又界限分明的溫軟。跟賀涵相吸相戀,其實也是命運必然的安排。
不以賺錢為目的的工作就是耍流氓
雖然充斥愛情和婚姻的狗血橋段,《前半生》其實映射出許多職場金規。
在賀涵和唐晶這對“對手戀人”里,他們分歧的本質其實就是“你在為誰工作”。第一集開篇唐晶堅持使用“準確”的數據,而賀涵卻說:“他們(甲方)花這么多錢雇我們,要的不是準確的數據,要的是他們想要的數據”。唐晶堅持自己的原則,認為賀涵的這種是“不擇手段”。
賀涵的標準是“為自己工作、為客戶的利益工作”,而唐晶工作中更多的是“為公司維護、創造更多的效益”,在不違反職業道德的前提下,很難說這兩種孰是孰非,然而卻造成了他們兩人價值理念的“裂縫”。
能夠肯定的是,賀涵指導羅子君“為效益而戰”是正確的。“在職場中,同事當中能能夠遇到朋友是額外的福利”,不用太多在乎“別人”怎么想,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工作,搞好業績。
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下,羅子君理性面對大學同學看到自己賣鞋子時的冷嘲熱諷、故意曬圖朋友圈,才能氣定神閑、以更好地態度面對她,甚至“以其人之道”同樣曬出朋友圈,“將了同學一軍”,令她不得不出手購買,順利賣出了一年都無法銷售一雙的限量款奢侈皮鞋;
甚至碰到情敵凌玲和前夫恩愛逛街的場面,子君也能不失時機地在當下做出最利于自己的判斷:好言相待,賣出商品。這一切,都使羅子君在初入職場變熟悉游戲規則,穩坐業績冠軍。
無論是為了企業、還是個人,工作的目的是還要創造價值——賺錢,是維持生活的必須,是最直接最樸實的奮斗理由。純粹地高呼什么“信念、道義”的人其實是最可恥的,我猜測這種人只有兩種可能:要么自己已經度過了原始積累的階段已然“不再缺錢”;要么就像段曉天之流有著比“金錢”更過分的索取。
人生不易,你不必活成教科書
《前半生》里我最喜歡的角色是羅母。據說是一個老北京演員演出了老上海女人的風范兒——精明、世故、潑辣、愛美、小市民。她像極了活在這個世上的蕓蕓眾生。
張愛玲曾說:“如果你知道我的過去,那么就會原諒我的現在”。知道了羅母的過去:被丈夫拋棄獨自一人拉扯兩個女兒長大,這個母親的“市井氣”在我眼里變得可愛。
養尊處優,你可以選擇那么多的“高大上”;生活不易,你也不必活成教科書。
也許去女兒超市買菜順便塞進幾個香菜葉子過于市儈,但“為了爭奪愛情,佯裝摔倒博取男朋友的支持”卻也無傷大雅、不反社會吧?
為了維護自己的女兒,她勸說唐晶放手顯得有些自私,可人生不就是如此嗎,在自己的孩子和愛面前,哪有那么多“是非黑白”呢?我只知道多位女兒們解決些負擔,多給女兒留些存款,人這一輩子太難,我只想給女兒們說些最樸實的生活哲學,少些或漫蒂克,活得穩妥、實在點。
不是每個人都能活成賀涵、唐晶,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有羅子君般的美貌和好運氣,當你拼盡力氣卻不得不做“羅子群”時,少喝點“雞湯”,多吃些干飯,干活兒才有力氣。
人生不易,盡自己最大努力好好活著,好好愛自己,才是“下半生”10000種可能的那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