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加入亭主的讀書群,每月領讀一本關于投資理財的書籍,第一本就是《財務自由之路》。
作者博多?舍費爾,歐洲第一理財教練、《小狗錢錢》是他另一經典之作。《財務自由之路》一書被譯為23種文字出版,全球銷量超過500萬冊。
本書在眾多關于投資理財的書籍中,算是初級階段的入門書,但多年來如此暢銷,是因為書中內容能有效幫助讀者建立起正確的投資理財信念、掌握基本的投資理財策略,做好充足的準備,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這些才是最關鍵的。
一、信仰(金錢觀)
你現有的思維方式造就了現在的你,但同樣的思維方式并不能將你帶到理想的彼岸。
在開始投資之前,不妨花點時間檢視一下自己的金錢觀,問自己一個問題:關于金錢,你有什么樣的觀點?
寫下答案,這就是你的金錢觀,你對金錢的看法。在閱讀本書之初我的答案是:
(1)錢夠花就行,錢少就少花點,節省一點;
(2)金錢和幸福沒有直接關系;
(3)工作可以帶來收入,是賺錢的主要方式,哪怕不喜歡工作也得堅持下去。
讀完這本書,我又重新回答了以上問題,然后就有了新的答案:
(1)熱愛錢,合理賺錢,相信我可以賺更多的錢;
(2)金錢和幸福是有直接關系的,金錢并不能直接帶來幸福,但有錢可以增加幸福的可能性,更多體驗,沒有錢會讓幸福蒙上陰影;
(3)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可以賺錢,站著掙錢,而不是跪著掙錢。
正如作者所說:改變信仰并沒有那么難,30分鐘就可以改變一種信仰。為了實現財務自由,首先必須是樹立有助于實現目標的信仰。
二、責任
維恩 ? 戴爾《如何成為跨越極限之人》:只有弱者才會推諉責任。
在閱讀本書之前,我從未想過責任意識和投資理財有如此重要的關系。
作者在書中講了一個真實故事:一個學員聽了他的投資理財講座,兩年內迅速積累了財富,但后來停止了儲蓄,買了一輛保時捷跑車,事業半途而廢。這就是改變了信仰,放棄了責任。
責任意味著用能力做出回答。
反思自己投資失敗的時候,總是給自己找借口:狀態不好、被別人影響了等等,其實根本原因還是沒有承擔起責任,放棄了最基本的原則,選擇了懈怠。
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就要擴大可控范圍。你可以直接施加控制和影響的就是可控范圍,還有一些事你雖然感興趣,卻不能施加影響,比如你把車停在停車位的框內,離開再回來,發現被
刮了,這就是私人領域,屬于你的私事,卻不在你的可控范圍內。
承擔責任就是要擴大可控范圍,作者給出四點建議:
1、離開舒適區(成為習慣,用新挑戰保持活力)
2、解決問題(問自己怎么解決問題,怎樣創造環境防止問題再發生)
3、問正確的問題(為什么這么做,怎么做)
4、擴大私人領域(對重要以及感興趣的事施加影響)
三、復利
查理·芒格引用導師本杰明·富蘭克林關于復利的描述:
復利是能夠將所有鉛塊變成金塊的石頭。
復利效應的魔力早已被證實。
在2006 年《致股東信》中,巴菲特舉了一個例子,從 1900 年 1 月 1 日到 1999 年 12 月 31 日,道瓊斯指數從 65.73 點漲到了 11497.12 點,這個增長顯然很可觀,那它的年復合增長是多少?答案是一個并不讓人欽佩的 5.3%。(引自知乎)
復利有三大影響因素:時間、利率和投入。
1、時間
我們期待財富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但首先得開始滾動,越早開始越好。否則雪都融化了。
2、利率
“72法則”是一個心算復利的公式:用72除以利率,就可以快速得到投資翻番所需要的年數。
如果年利率是12%,那1萬元翻番需要的時間為:72/12=6年;
如果年利率是5%,這個時間就變為:72/5=14.4年。
3、投入
通過復利計算可以知道:
年利率12%,每月存入3000,存20年, 初始資金0,到期本息收益是299萬
年利率5%,每月存入3000,存20年,初始資金0,到期本息收益是123萬
年利率12%,每月存入3000,存20年, 初始資金10萬,到期本息收益是408
年利率5%,每月存入3000,存20年, 初始資金10萬,到期本息收益是150萬
可以看到,要想讓復利施展它的魔力,提高利率和增加投入要雙管齊下。
樹立有助于實現財務自由的金錢觀、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重視復利的魔力,做好這三點,開啟財務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