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3個星期,每周1次。
我參加了兒子學校組織的“青春期解密心理工作坊”活動。
這個活動,去年此時參加過。但今年,在公眾號上看到預告時,我就下決心再“回爐”一下。
因去年此時,兒子尚未出現青春期癥狀。我學的那點皮毛理論,還未付諸于行動,很快又都原原本本還給老師了。
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兒子逐漸表現出“中二病”癥狀。
他回家從不提學校里的事情。我主動問,只蹦出“嗯、啊”的單音節和“還好”,“不知道”等單詞的答案。貌似不講全一句話,是很酷的表現。
還有熬夜、盯屏幕時間過長、聽不進大人話、嫌棄大人過分干涉他的生活、和我們大人對事情的輕重緩急評判標準完全不同……總之,各種不和諧。
嘗試過與之交心,也批評過、罵過,但收效都甚微。
現在能百分百理解去年此時,當時的初二媽媽們的諸多傾訴。青春期孩子,就是媽媽們妥妥的失眠劑+催老劑+焦慮劑。
有了這份深刻的生活體驗,帶著滿滿的困惑,再回爐,收獲的確大不同。
其實好的管教方法一直在那里,只是由于我的思想早已僵化,一直對這些方法視而不見。十幾年的育兒方式方法,在我身上已留下深深的烙印,很難自我突破。
心理老師說,沒人能改變別人。要想改變兒子,先要改變自己。
我們了解了“手掌里的大腦”理論。我復習了這個理論。
重點:積極暫停!積極暫停!積極暫停!
而不是陷在無休止的評判和批評之中。
以往和兒子發生沖突時,我忍不住對他進行單方面的批評、指責和評論。其實是在發泄自己的壞情緒。也不管他當時的心情如何。
這時,孩子如果表現出嫌棄或頂嘴,我的態度則會更強硬。
這是我仗著自己是大人,很專制、很獨裁,也很愚蠢的表現。強制性地讓一個少年無條件接受中年大媽的價值觀。實在是不該。
第一節課,老師建議家長們嘗試“共情+不指責不評論”的相處方式。
使用這個方式,我們真的“和平而神奇”地解決了“壓歲錢”的問題。兒子說,他當時想了N多對付我們的方案,卻一個都沒施行,反而欣然接受了爸爸媽媽提出的方案。而且這樣的做法,也讓他“刮目相看”父母了。
這次壓歲錢風波之后,我品嘗到正面管教的甜頭。兒子的心扉貌似也不那么緊閉了。
“共情+不指責不評論”,其實就是承認和接納他當時的感受,尊重他這個人。
第二節課,老師讓我們嘗試改變思維方式。“把孩子犯下的每一次錯誤,當成一次親子再次共同成長的珍貴機會。”
錯誤一來,先不要那么輕易被激怒。
而是把錯誤當成自己和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大好機會。從這個錯誤入手,和孩子一起,用家庭會議等方式去積極解決它。盡力改善自己的思維和行動,孩子在從中也會收獲良多。
第三節課,老師又講“實踐正面管教的過程,一定是坎坷曲折的。尤其是青春期對更年期的“激素戰爭”階段。但只要保持信心,不忘初心,堅持下去,一定會比不實踐更有效改善親子關系。”
想象一下我們學騎自行車的過程,掌握并游刃有余地使用正面管教的過程,和學騎車的過程并無二致。
剛開始使用時,會有點生澀尷尬,也會失敗。但只要不停止練習,總會進步的。
老師推薦書本如下:
再過一年多一點,兒子就要升高中,離家住校去啦。希望在所剩無幾的這一段日子里,能讓他更多地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的信任和愛。
最后,感謝學校組織這樣的活動,感謝心理老師無私的付出,使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