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豆瓣上看過一個關于《歡樂頌》里的影評:“每個女孩心里,都住著一個安迪。”是啊,超出常人的智商、一口流利的英文、兩米八的氣場...那個在職場上叱咤風云的安迪,成了多少女孩內心的羨艷和榜樣。
可是,大多數女孩不會一畢業就成為《歡樂頌》里的安迪。我們喝不起十幾塊一瓶的依云,更沒有帥氣、細心的大BOSS老譚為我們打點一切事物————要房給房,要車給車。我們面對的,是排山倒海的工作、面目猙獰的老板,和回到出租屋那逼仄的一米二小床。
《歡樂頌》里的安迪并不真實,而《穿PRADA的女王》里的安迪,則更像我們身邊那些不起眼卻心懷夢想,但有時候又感到迷茫的姑娘們。
《穿PRADA的女王》已上映十周年——so many people喜歡這部電影由內而外散發的時尚及夢幻,《紐約時報》甚至給出“自1995年的《拉鏈拉下來》后, 唯一能真正反映當代時尚產業的電影”這樣比姚明還高的褒獎。而我,更喜歡這片里的主角安迪,因為她更真實。
(注:《拉鏈拉下來》一部聚焦設計師Isaac Mizrahi和包括辛迪·克勞馥在內的超模時尚日常的紀錄片)
《穿普拉達的女王》主要講述職場菜鳥安迪渴望成為一名出色的記者,在時尚雜志大牌“魔鬼”上司米蘭達手下周旋的故事。
當然,這位安迪并不像《歡樂頌》里的安迪那樣一帆風順。影片伊始,即使大學成績優異、獲獎無數、文筆出色的安迪也始終沒能如愿在出版社或雜志社獲得心儀的工作,可謂處處碰壁——還有神馬比懷揣夢想又無處圓夢的女屌絲更可憐的呢?看到這里,你會否想起剛畢業那會,你投的簡歷都石沉大海的時刻?
為了生存,安迪孤注一擲到知名時尚雜志《RUNWAY》面試。作為職場菜鳥的她,對時尚行業知之甚少,對穿PRADA的女魔頭主編米蘭達的提問一臉懵逼。然而,憑借急才小聰明和單純無心機,安迪得到了主編米蘭達的特許,開始擔任主編米蘭達的第二助理。但是對于平時不愛打扮也不懂時尚的她來說,這份工作的強度跨越了她的想象,不僅遭到老板的嘲笑,而且還飽受身邊同事的排擠——這檔子事兒,估計咱們都沒少遇到。
“這裙子,是她奶奶那個年代的吧。”剛入職時,安迪的同事對安迪的穿著嗤之以鼻。而米蘭達女魔頭的變態程度也超乎想象———做她的助理,必須在水剛煮開的那一瞬間迅速關掉爐子,并馬上沖泡出一杯香濃的咖啡,甚至要在雷風暴雨、航班停運的時候為她找一輛可以起飛的飛機...
可是,安迪最終還是逆襲了——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安迪會打退堂鼓的時候,她卻選擇聽從一位老前輩的指點而堅定了重新改造自己的信念————丑小鴨故事的經典結局總是蛻變為白天鵝,安迪終于用自己的精致的穿衣打扮、一絲不茍、堅持不懈的工作態度,獲得了同事以及米蘭達的贊賞。
如今想來,要是能碰到像米蘭達這樣一位嚴苛但實力比鐵錘還實的老板是多么幸運,在高標準高要求的環境里,自然會讓人孜孜不倦把自己淬煉得更優秀、更出色——所以嘛,對付“兇”boss的辦法不是斗氣回嘴說壞話,而要使出體內的洪荒之力和他旗鼓相當、一時瑜亮,自我強大了,在絕對實力面前,一切逆境都他喵的是浮云。
當然,職場的殘酷遠不止和上司斗智斗勇——當安迪覺得委屈去找信任的同事傾訴時,她卻沒有給她期待中的安慰——她得到的回答,是她在別人眼中工作不夠努力的悲傷事實——于是她把自己的精力乘以2乘以3乘以……N多倍,她幾乎成為眾人眼中又一個“穿普拉達的女王”。
現實很多時候就是這樣,我們在職場中難免會被各種事情和聲音牽著走,最初還知道自己是誰在干什么,但走著走著就變得越來越迷失,安迪也一樣,在朋友和愛人紛紛質疑她初心已改后,她又開始反思這段麻雀變鳳凰的成功上位。
經過一番掙扎后,安迪選擇了告別繁華,她將米蘭達的手機扔進噴水池的一幕可謂大快人心,這時我們看到了安迪臉上久違的笑容,那是一種決定放下一切的釋然與輕松。她不是帶著憤怒和不滿離開的,她是在徹悟自己內心真正care什么后欣慰離開的。她終于明白,她要的不是成為燈光下閃耀的時尚達人,而是做一名記者。
這一刻,她找回了自我,她明白她從來沒有放棄詩與大海的遠方,她人生的選擇權一直緊握于自己手中——片末,安迪也實現了自己最初的夢想,真正成為一名職業記者——這是比穿起普拉達更心花怒放的時刻。
大多數人并非《歡樂頌》里情商高達東方明珠頂層的商界女強人安迪,相反,《穿普拉達的女王》里平凡而又不甘平凡的安迪才是我們的寫照——
“我夢想成為記者,卻成了朝九晚五的小白領。”
“我夢想成為行走江湖的俠女,卻成了困于廚房的柴火婦人。”
……
我們經常會看到身邊曾經熱愛文學的少年,在填報志愿的時刻顫抖著寫上那些更容易讓社會高度認可、公司迅速錄用的專業名稱。那些曾經指點江山的青年,都在高聳入云的寫字樓里,因為晚到十分鐘的外賣而焦灼不已。
也許在我們正在經歷的時間中,我們很難找到一條捷徑直接往夢想走去。所以我們會目睹無數個安迪和內特在昔日美好回憶中互道珍重彼此告別,在這個高度物質的社會里,理智的男歡女愛從開始到結束,都是不需要理由的。
嗯,即便承認這樣的現實也并不可恥。哪怕是我,想必在那種情況下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但是,我仍對那個重新找回記者夢的女孩感到內心的雀躍,內心深處有種隱隱的沖動,我也想這樣活著。
我從不覺得年少輕狂追求風花秋月的自己有多么傻,夢想并非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我們為了體面的生活,做出了太多的妥協和讓步,漸漸被社會同化為“自己人”。而堅持夢想太可貴了,所以我們真誠的贊美每一個懷著夢想上路的人,他們比我們更勇敢走出那一步。
但你要明白,在逐夢路上的東張西望躊躇不前并不可恥,因為生活,要比電影難多了。你要明白現實不總是盡如人意,但每一個懷抱夢想的女孩,任何時候起步都不晚。你想成為自媒體人,你就學習寫作,自我營銷;你想成為時尚界的翹楚,就去學習搭配,分享心得……每一個謹記自己夢想的女孩,每一個愿為夢想披荊斬棘的女孩,在不斷與現實的困難挫折博弈后,終會迎來漫山遍野的奇跡。
那個時候,不穿普拉達,你也是全世界的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