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是農(nóng)村的勞動主力,雖然鼻子貫環(huán),吃的是草,干的是最重的農(nóng)活,但總還算有足夠的自由空間可以活動。那時候,家庭收入水平不高,一家能有一頭牛就算是不錯的資產(chǎn),肯舍得殺掉的也是那年老體弱的。
后來,西方的養(yǎng)牛技術傳入中國,機械化耕種推廣,牛的食用價值普及。于是,牛的悲劇時代也隨著科技的提高而到來。
曾下鄉(xiāng)見過一家小型的養(yǎng)牛場,黑實冰冷的鐵桿焊成一個個小格子,每個空間不多不少50公分寬,一個格子里一頭牛,鼻子用麻繩牢牢穿著拴在鐵桿上,掉不了身,也轉(zhuǎn)不了頭,能做的唯一活動只有四肢原地踏步踏,有混合的飼料送上時可低頭咀嚼,卻無力望天,只因欄太窄,繩太短。我驚異為何如此養(yǎng)牛,太不人道,太過殘忍。
旁人笑我幼稚,理所當然只有這樣牛才能在最短的時間長肥賣出好價錢。
經(jīng)濟不是萬惡的,萬惡的是人類有時候獲取財富的手段。
一頭牛,從出生到隔離母乳,當它命運被烙印上為食用肉牛時,它的一生就再也見不到草原與河流,呼吸不到青草的香氣,踩踏的是屎尿橫流的水泥地,一兩年后,從一頭小牛變成肥牛,等著的最終命運是被端上人們的餐桌大快朵頤。
同樣是為人食用的動物,像豬、雞、鴨等家畜,比起牛卻要幸運更多。一頭健壯的牛也是農(nóng)村勞動力的主要擔當者,比起以前年老體衰被食以及現(xiàn)再的終身囚禁而亡,我真說不清到底那一種命運更悲慘?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認真看過一頭牛,龐大的身軀和堅硬的牛角下,其實是一雙雙溫柔朦朧的眼睛,當你凝視它時,它會約為羞澀地回望,如果你想再進一步,它會如小鹿般驚慌后退。關于牛的靈性,其實很多書本都有記載,這是一種與母性可以聯(lián)想的動物,也是一個此生都被犧牲的動物。
曾看過西方的一部記錄片《萬物歸一》,鏡頭開始,一群牛順著水泥槽向前走,走到暗屋盡頭,木門拉上,被黑暗吞沒的牛只來得及發(fā)出一聲哀鳴,然后是沉悶地重擊聲。后面的牛知道進去就是死亡,它想逃,可是那窄小的空間根本不給它轉(zhuǎn)身的機會,它倒退,可后面是跟上來無知的牛擋著路。最后,被不情愿地趕著被黑暗吞滅。
如果生命有知,最殘酷的就是明明知道前面是死路,可是你卻不得不繼續(xù)前行,恐懼被悲傷所替代,只因你知道,這是一條無法回頭之路。
地球不是人類的地球,一個國家的發(fā)展強大,不只是經(jīng)濟上的崛起,更是人性與文明的蘇醒,是道德制度的完善。實現(xiàn)中國夢,要求我們不僅在物質(zhì)上強大起來,也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
人類為了滿足口腹之欲,把求好建立于其它生靈生命之上。我不是圣人,我也喜歡吃肉,可是,為什么我們不能在取用它們的生命之前,至少讓它活得更有尊嚴一點?
世尊在《楞伽阿跋多羅寶經(jīng)》里面告訴我們“三凈肉不能吃”。“若無教想求。則無三凈肉。彼非無因有。是故不應食?!??!安灰姎?、不聞殺、不為我殺?!币驗槟阆氤?,所以他才殺。民以食為天,對于不人道的食物,可不可以說不呢?
華燈初上,街頭餐館觥籌交錯之際,又有多少人能看見那生命的原罪力。魚翅、熊掌、猴腦等等,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沒有獵奇的心態(tài),就不會有一個生命的流失,也不會有一個物種的滅絕。越來越多的動物保護者組織開始呼吁對動物的仁慈,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素食主義者隊伍,這一切,都源于文明催動人性的增生。為什么要珍惜糧食,不只是對勞動者的尊重,也應出發(fā)于對生命成長不易的愛惜。
還生命以尊嚴,還人性以理智。懷抱仁義,寬宏對仁,與人和氣,懷他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