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米蘇的分享,我們要保持警惕和理性的批判。我也結合這兩天接觸的東西,分享一下《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一點心得。
這本書開篇第一章就講認知,足以見得其重要性。我理解有這樣幾個角度,認知的主觀性,認知的差異性,認知的格局。
1. 認知的主觀性
該書以“你是一個怎樣的人”開頭來引發讀者的思考,這個問題確實讓我寫出了好幾個版本的個人評價。老實說,面對自己不喜歡的那個部分,并客觀寫出來,著實不易,更別說還有不敢直面的部分。從認知層面上,人們不僅喜歡對自己撒謊,還習慣性地對外界信息進行選擇,以支持自己的觀點。
2. 認知的差異性
人與人由于不同的人格,天性,經歷,背景,知識構架,認知途徑等形成認知的差異。即使經歷同樣的事件,也會經過個體的加工和理解,形成不同的認知。比如一個感性的人和一個理工思維的人,會以不同的方式進行信息加工和篩選,這種差異會進而影響認知結果。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提升認知的客觀性,讓它更接近真相?需要我們提升認知的格局。
3. 認知的格局
羅輯思維近日推薦得到APP的新訂閱,是智能時代的作者萬維剛,他能讓你花最少的時間了解國內外精英們在關注什么。類似的收費訂閱號越來越多,比如和菜頭,李笑來,吳曉波,李翔,等這些人將知識和資訊深度加工,這些都是我們提升認知格局的大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