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閱讀分享二
今天讀了干老師關于“預習”的思考,受益頗多。
收獲一:預習的意義。
干老師認為:預習是學生唯一獨立學習的機會,學生最終的學習能力,體現(xiàn)在預習的水平上。預習不是為了順利掃清教學上一些“上課時感覺不漂亮的元素”,而是為了讓學生獨立地對核心目標和教學內容進行探索,同時也是為了提醒學生用已經(jīng)習得的技能,解決基本知識問題。預習與課堂教學息息相關。
以上是干老師對預習的解讀,我想只有先明白預習的目的與意義,我們才能把學生預習的工作做對,做好,做得有實效。
收獲二:預習要全面。
干老師認為預習要以學習目標為依據(jù)來設置。學習目標要體現(xiàn)三個層面:基礎知識、核心知識與能力(依據(jù)學段而定)、延展性內容(多為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如此一來,預習單的設計也就要對應這三個方面。比如教學部編版三下《荷花》就可以這樣設置預學單。
1、自由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掉字,不錯字。(我班學生朗讀水平較弱。)
2、圈畫文中你覺得優(yōu)美生動的詞語,和同桌讀一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準確。(積累體會優(yōu)美的詞語是本單元的語文素養(yǎng))
3、你認為作者是怎樣看荷花的?把關鍵詞批注在相應地方。(這是對文章的整體感知)
4、默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如何寫荷花的?(直指寫法,本課要求學生模仿第二段進行練筆。)
5、閱讀《你讀我誦》,從里面找一首描寫荷花的古詩,讀一讀。(培養(yǎng)學生主題研究能力,這首詩可以讓學生課前分享,上課回答可以引用詩句,寫作時也可以引用。也許孩子還達不到積累并運用的程度,但作為一名老師,我們一定要有超前的意識。)
上面1、2點屬于基礎性目標;3、4點則屬于核心知識、能力目標;5、屬于延展性目標。這是我根據(jù)干老師的預習要求來設置的,我把它稱為“預學單”。剛開始階段,我覺得預學單可以設計得簡潔點,一個目標一個預習內容,慢慢地豐富、充實,最后我們要形成適合我校學生,以及自己風格的預學單。
收獲三:什么時間預習?
對于一線老師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老師們能意識到預習的作用,但卻不能從心里真正認同預習的價值。這說明教研室的工作力度不夠,老師們的理念還需要轉換。那么什么時候預習呢?我建議先扶后放。老師先利用課堂帶領學生進行預習練習,等學生學會預習后,再放手讓學生利用零碎時間或者布置成作業(yè)。魯迅先生說的好,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有舍方能有得。
收獲四:預習要落實。
教學活動來不得半點虛假,只要布置預習作業(yè),就一定要檢查。一是我們要依據(jù)學情調整教學設計;二來讓學生養(yǎng)成獨立學習的習慣,只有明白預習的重要性,學生才能發(fā)自內心的去做。老師們需要動動腦子,用點心思讓學生嘗到預習的甜頭,如此預習訓練方能順利開展!時刻牢記:預習是先學后教的有力保障!
用干老師的一句來結束今天的思考:教學目標是靈魂,預習是全面的嘗試,而教學板塊中的各項,是對目標的實現(xiàn)。定向預習,讓課堂不再從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