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講講Q的故事。
Q是我初中老同學。我們相識、相知、如影隨形已31年有余,是淡如水的君子之交。
下午,Q來找我閑聊。每次來之前,Q都會先在微信問我忙不忙?這一習慣他保持了好多年,當然以前是電話問。僅此一細節,可窺見Q是一個不愿給別人帶來不便的人。Q的家離我家近,離我辦公室也近。沒幾分鐘,他就到了。
廣州的冬日如情人的目光般溫煦,陽光透過辦公室大片的玻璃,鋪灑在我倆相對而坐的棕色長條桌上,桌上便有了明暗的色塊。給Q泡上一杯綠茶,綠茶是石門老同學送的,有老家山水之韻味。茶葉在玻璃杯里悠悠翻騰,往事在心頭次第涌起,風輕云淡,感慨唏噓一番,也聊起了彼此的新事。Q來去如風,來不及給茶杯續水,Q說要回家了。
Q轉身推門離開的一瞬,我看到頭發灰白的中年非油膩男的背影。倏忽間,從玻璃門的投影里,我似乎看到曾經的青絲少年馭風而來??
【一】
1986年9月,步入初中,與Q相遇。記憶中,三年苦澀又快樂的初中生活,轉瞬即逝。
1989年6月,那是一段動蕩的時期。初中畢業了,Q如愿考上中專。在當年的農村,考上中專是一件歡欣的事,因為預示著洗腳上田,吃上國家糧、端上鐵飯碗。在好多個枯燈夜讀后的夜晚,啃著兩毛錢一個的噴香桃酥,兩個農村少年無數次向往過那一紙通知書。后來漸漸明白,當年的中專考試如收割機,把當時一撥最聰明的農村孩子刈麥般割走了。
Q是標準的學霸,門門功課優秀,似乎沒有他學不好的科目。一手好字,讓老師們都集體嘆服。我親眼所見,他的筆記本甚至成為有些同學的字貼。而家庭的貧困讓Q無比沉默寡言,以致有些老師誤解其為高傲,只有我知道,Q有著怎樣自尊而敏感的心。我們有時設想:如果Q讀高中,考上北大、清華應該是沒問題的。
【二】
Q上中專后的第一個寒假,我去Q家里。Q告訴我,他們班是機械制造八班,簡稱機八(雞巴)班。
中專期間,Q的智力應付課程顯然游刃有余,溢岀來的智力咋辦?研習各種牌技。
因專業原因,Q班上僧多尼姑少。班上僅四位女生,珍如稀寶,聽Q說后來被同班四位男生俘獲,也算肥水沒流外人田。正是荷爾蒙茂盛分泌的年紀,適合發泄在籃球場、足球場。Q極其癡迷籃球、足球。暑假再見Q時,黑而瘦,但黑得健康,瘦出力量。如行走在大學校園里,Q是有可能被誤認為是非洲留學生的。
【三】
1993年6月,Q四年中專畢業。為留在市里,Q托人走關系,進入國企--市船舶制造廠。當時國企廠已日薄西山,下崗態勢初見端倪,工人老大哥的地位岌岌可危。艱難的時候,Q須從家中背米度日,Q說那是自己最慚愧的日子--養不活自己。
當時還在上學的我,曾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去看望他。到他廠里,需坐渡船。Q與同時分配進廠的中專同學用排骨火鍋來招待我。在木柴熊熊燃燒的爐子上,燉排骨的砂缽熱浪翻滾,香氣四溢,一幫年輕人吃得大汗淋漓,其樂融融。若干年后,香味猶留唇齒間。
傍晚,在煙青色的古舊街道,Q送我。踩著溜光的青石板路,我們走到輪渡碼頭,我踏浪返城。記憶中,上世紀90年代中期冬日的余暉,給他們廠房抹上了一絲沒落和落寞的色彩。
或許是太過無聊,或許是聰明的人都愛賭博,Q與年輕的同事將常德市"市粹"--跑符子練得爐火純青。但Q輸多贏少,日子無以為繼,此時我已分到廣州。一天,一封求助信由鄰校輾轉而至(Q寫錯地址了),Q向我借錢,理由明確--還賭債。看來真是老友,直來直去,沒啥隱瞞。
【四】
1998年春節后不久,年味還殘留在乍暖還寒的初春空氣里。一天我剛下課,同事告訴我說外面有人找。到辦公室外走廊一看,是Q,背著一個大大的包。四目相對的剎那,我有"天上掉了個寶哥哥"的感覺。其實,那時已有call機,提前給個電話也是可以的。看來真是老友,不告而訪,突然襲擊。
Q告訴我,廠里快破產了,實在混不下去,找三哥拿了點路費出來找工作。不知為什么,那時找工作還真難,可能是因為文憑低,也可能是原來的廠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Q無所事事,沒有學到啥技術吧!
Q和單身的我同食同宿半月有余,天天扒拉報紙的招聘信息出去找工作。得閑時也與學校幾位湖南同事將跑符子在異地發揚光大。終于,Q在番禺找到了工作,當一個小小的技術員。廠是大廠,以千人計,Q說廠里年輕女工如云,統一藍色工裝,上下班時如藍色大海涌動,蔚為壯觀。
在陌生都市,Q終于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幸運的是,剛跨入新世紀,Q娶廠里同事美眉為妻。2004年,為安頓初生的女兒,Q借錢在廣州購房。離開了棠下租住的握手樓,Q的肉身和靈魂有了一個真正的家。
【五】
老婆孩子熱炕頭,在忙碌蒼茫的城市尋找到一方寧靜。但Q不甘平庸的心蠢蠢欲動,不想打工度此一生。于是辭工另謀出路。那時模具制作很火,遂跟著妻子的親戚學模具設計和制作。對Q來說,算專業對口,也可發揮優勢。學成出師,便在深圳開店。但拉業務是一件不易的事,支撐半年有余,無以為繼,只得關門歇業。
這可看作是Q的第一次創業,小試牛刀,雖未成功,但為Q進入新的行業和以后創業埋下了伏筆。
【六】
初戰未捷,Q只得重拾舊業--打工。也算模具設計沒白學,這次以此為技謀得一外企(德企)工作,當技術員,設計出口漁具產品。在此期間,Q繼續自學,習得各種最新設計軟件。工作清閑,得心應手,工資也不算低。
此時,購一專業自行車賽車,一為解塞車之苦,二也可強身健體。并漸次添置專業騎行設備,加入同道群參與活動,偶參加賽事,也算摸到了自行車運動的一點門道。
為省錢,其間Q戒掉賭博(主要沒機會)、抽煙之惡習。但一直堅持買彩票,延續著一夜暴富的夢。我鄭重叮囑過:如若中了500萬,千萬要借我點錢花花。Q允諾:一定,不用借,同花。雖說有次靠中獎買了部手機,但買彩票最終還是賠本的買賣。500萬終究是夢。世事變遷,怎知如今500萬,已不夠在廣州買一套好地段的房了。
【七】
Q的愛妻一直從事財務工作,理財有方,馭夫有術。Q的小日子波瀾不驚卻有滋有味!
如是數年,暫且不表。
人生就是不斷折騰。
2008年4月,某公司謀劃新拓自動晾衣機生產制造業務。公司老總知道Q設計能力不錯且有閑。于是購同類成品,讓Q對照開發設計自己的產品。Q邊在原公司上班邊下班后兼職,經過三個月夜班付出,產品樣本終于大功告成,老板甚是滿意。于是,老板力邀Q加入新成立的公司,并允諾股份。2008年9月,Q辭職正式加入新成立的公司,任設計總監。
自此,自動晾衣機行業有了一個新的品牌--x霸。Q也開始了一段苦逼艱辛的創業歷程。
新品投產就引起了行業的關注。Q聰明、盡責,產品不斷更新,很多新的技術始終走在行業的前列。在此期間,Q個人獲得了七項實用新型專利。但在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不力,抄襲有理,山寨橫行的時代,有專利又怎樣呢?市場上緊跟其后模仿他們的產品依然層出不窮。
此時,自動晾衣機已然是一片紅海,且消費者的需求也未真正激發,公司雖在發展卻前進緩慢。Q雖是設計制作中堅,但其低調、訥言、不屑勾心斗角的個性,使其始終邊緣化。
身心疲憊,且看不到明朗前途的Q去意漸生。2012年7月,Q退股結算,黯然退出。此時,x霸已在行業漸露王者氣象!
這應該是Q的第二次創業,作為技術中堅也算在行業內樹立了較高的知名度。
【八】
Q從x霸退出,即有同行拋來橄欖枝,但Q已倦鳥歸巢,無意高飛。
Q與我說,想回老家城市,回到那個桃花源里的山水美城。正好前幾年也在那里買了一套房。Q想去開個自行車騎行俱樂部,或者開餐飲店,度卻余生。均被我否決。
我們老家是煙花之鄉,家鄉人民靠生產煙花鞭炮發家致富。有同學也因此而奔了小康,于是有煙花行業同學建議Q研發生產煙花機械。Q居然動心,慨然應允。
2012年年底,Q正式回老家,一邊燕子銜泥般裝修已閑置幾年的房子,一邊開始研發煙花機械。
裝修的愛巢漸漸變成心中想象的模樣,而煙花機械卻成型無望。Q在自家的車庫里,設計圖樣,設計模具,制作模具,從浙江、廣東采購配件,向已成為自動化專家的同學請教,殫精竭慮,耗費幾萬,徒留一堆廢銅亂鐵。我想,那個冬季的寒冷、孤獨和苦思冥想一定在Q的記憶里揮之不去。
這應該算Q的第三次創業,無疾而終,徒留記憶消散在故鄉的風里。
此時,逃離北上廣正成為話題。有已逃的,有準備逃的,有逃而復返的。Q告訴我,在那個生活過十年又離開了十四年的老家城市,似乎已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Q逃而復返,在2013年充滿希望的五月,Q失望地返回廣州。
【九】
Q的回歸,于廣州這個平和包容的大都市來說,無異于一顆水滴化為雨點又復歸大海,是如此悄無聲息。
怎么生存?怎么發展?這是擺在Q面前的問題。
一切又回到起點,從頭來過。
此時,x霸公司的營銷總監找到Q,說我們合作開廠吧?你負責技術,我負責市場,再找一個負責生產,就可搭臺唱戲了。其實,當年同在公司時,營銷總監就找過Q一起另起爐灶單干,Q沒答應。
而這次,Q動心了。
開廠需要啟動資金,Q賣了廣州的房子,營銷總監辭職,又覓得同行里一位有經驗的生產部主管,三駕馬車就此成形。
選址、注冊、籌備、投產,2013年7月,x晾公司閃亮登場。
這是一次注定比x霸公司創業更艱難的過程。雖然有前面的經驗積累,但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于Q與合作伙伴來說,創業初期的激情期和合作的蜜月期過后,每天都是煙熏火烤的日子,且那種炙烤的焦灼感與日俱增。
我清楚Q在此期間的每一次艱難和苦痛,因為他會和我說。多少次,就像今天下午一樣,Q會找我一吐心中塊壘。但我無能為力,只能傾聽,提一些小小的建議。
在艱難的境地,Q也沒有放棄喜愛的自行車運動,有時獨自去山野騎行,有時去參賽。我想,當他獨自穿行山間,一定對著空曠的山谷嚎叫過。因為他需要發泄!
進入2016年,公司已運營兩年有余。雖說在競爭激烈的行內,也算有了一席之地,但合作伙伴理念不一,市場不力,庫存壓力大,原材料采購及人力成本高等內憂外患頻現。
步履維艱,前途渺茫。或許,正如他們所想,只要有足夠的后備資金,就能走出困境,重現生天。但誰又能說得準呢?
是適時退出還是繼續前行?成了合作伙伴的分歧點。
命運總在轉角!
此時,國內家居行業大佬DG公司(范美人代言)謀劃上市,想擴大豐富產品線,計劃切入自動晾衣機市場,于是瞄上了Q的x晾公司,想整體收購。
在賣與不賣的問題上,Q與合作伙伴出現分歧。
Q問我,我說:賣。命懸一線的時刻,這可是一根救命的稻草。
經過幾輪艱難談判,2016年8月,塵埃落定,DG公司整體收購x晾公司,Q與營銷總監入股DG。自此,x晾成為DG旗下的子品牌。
Q的第四次創業,以命相搏,雖未大功告成但也全身而退,且留下一份基業,保留x晾品牌。
【十】
2016年8月,Q隨新東家整體移師中山。
自從2013年賣房創業,Q一直舉家租房而住。公司被收購后,Q得以重在廣州購了一套比以前更大更好的房,換了一臺更好的車,在不惑之年有多的年紀,過上了無惑的生活。之前入戶廣州,成了真正的新廣州人。
值得稱道的是,無論在怎樣的日子里,Q與妻都重視女兒的教育。自小在東圃學古箏(過八級)、二沙島學畫畫、龍洞學舞蹈、在尚品教育參加文化課。幾乎每個周末,Q都奔波在幾個機構之間。2016年,女兒以學校小升初第一名的成績,同時收到兩間初中名校的錄取通知書。
這個下午,Q來辦公室告訴我,現在公司即將上市。作為公司原始股東,曾經希冀通過買彩票實現的夢想將以另外一種方式完美實現。
祝福Q!
【十一】
之所以突然講述這個故事,并不是因為Q有多成功,或者人生有多曲折。在這個世界,比他風光的人和比他悲摧的人都不計其數。只是覺得Q的經歷--先后在國企、民企、外企工作、四次創業,多種角色的嘗試,似乎是我們這個時代一部分人的人生縮影和標本。
這部分人,出身貧寒,沒有背景,沒有前輩鋪就的路,沒有貴人的相助。為了生存,也出于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們不斷去嘗試,去努力,去奮斗。有時并不知道路到底在哪里?也不知道希望到底在何方?但沒有選擇,唯有向前。所以既有山重水復,也有柳暗花明,既有彷徨無助的迷茫,也有泣血無言的傷痛。
無論一個怎樣的時代,叱咤風云、傲視群雄只是極少數人的人生。而普通如你我的蕓蕓眾生只能匍伏在塵世的泥土里默默前行!
看去,大多數人的生活表面是同質的,皆熙熙攘攘為生計而奔波。但背后或精彩或無奈的故事是獨特的。
每個人都是故事主角!
寫他,是因為剛好熟悉他。
遇到每個人,都是緣分!
尊重每個人,那是本分!
--生活,都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