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年7月24日,出生在法國北部埃納省的維雷-科特萊村。
祖父安東尼·亞歷山大·達維侯爵是法國的貴族。父親是拿破侖手下的一位將軍,因政見不和觸犯了拿破侖而遭貶黜。
1806年,4歲,父親去世,家庭經濟窘困。青少年時期,他沒能受到很好的正規教育,僅從一個教士那里接受了啟蒙教育。
1816年,14歲,他到當地的一家律師事務所里當一個小伙計謀生。
大仲馬勤奮好學,在那家律師事務所里自學成才。他先是攻讀法律,后來又迷上了歷史,讀了許許多多有關法國歷史的書。這對于他后來走上寫歷史劇和歷史小說的道路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在律師事務所當小伙計期間,大仲馬結識了他最要好的朋友阿道爾夫·勒芬。勒芬是一個被放逐的瑞典貴族的兒子。他后來去了巴黎。
1823年,21歲,大仲馬到巴黎去找他。經人介紹,他在奧爾良公爵府里獲得了一個檔案保管員的職位,同時,他和勒芬合作寫輕歌劇和輕喜劇,從此開始了他闖蕩法國文壇的生涯。
1829年,27歲,大仲馬的第一個成名劇本《亨利三世和他的宮廷》在巴黎上演,引起轟動。
1831年,29歲,他的第二個著名劇本《安東尼》在圣馬于門劇場上演,也同樣轟動一時。
這兩個劇本對法國浪漫主義戲劇的興起,起了推動作用。由于《亨利三世和他的宮廷》的演出,他獲得了雨果的友誼。他的東家奧爾良公爵也提拔他當了皇家圖書館的管理員。
1839年,37歲,開始同馬凱合作寫小說。
在大仲馬的眾多歷史小說中,最成功、流行最廣、被譯成許多國文字的,是《三劍客》843-1844)、它的續集《二十年后》(1845)和《基度山伯爵》(1844)。
法國上下幾百年的歷史,都成為他寫小說的題材。特別是法國的宗教戰爭和路易十三朝代的宮廷秘史,一經他生花妙筆的敷演,便生龍后虎般地重現在人們的眼前。有的評論家說,對于大仲馬,歷史猶如一只只釘子,他重新編排史實,把他想象出來的許多人物和事件掛到上面去,演繹成許多歷史故事。他的小說情節曲折,充滿著愛情、決斗、毒殺和種種巧合。讀者一書上手,就被吸引住,不到卷終難以釋手。
1853-1868年,他在巴黎先后創辦了《莫斯魁塔》、《基度山》文藝日報,以及《達德尼昂,仲馬的期刊》。
1870年12月5日,這位才華橫溢的法國大文豪在他兒子家與世長辭,享年68歲。
一些感想:
不止大仲馬的靈感源于歷史,很多著名小說的靈感都源自歷史,比如《三國演義》、《明朝那些事》、《大秦帝國》和《冰與火之歌》。武俠小說泰斗金庸也酷愛歷史,小說中人物的生活時代往往與歷史重大事件有關,如《射雕英雄傳》中的“靖康之恥”、《倚天屠龍記》中朱元璋領頭的元末農民起義。那么,可不可以說:不愛讀歷史的人不是好小說家?
只要想學習,在校門外也能學到知識。所以,那些后悔沒有取得高學歷的成年人,不要氣餒,學習從來不會太晚。
按現在的標準來看,大仲馬屬于“北漂”一族,他如果一直留在家鄉,不論是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還是進行戲劇小說的創作,都不會有那么多機遇。趁年輕,還是要去大城市闖蕩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