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以后發現,與自我的相處是最難的也是最根本的。難就難在跟自己的磨合那是真的生磨,什么隔的擋的都沒有。如果是和他人相處,他人總有不再你面前出現的時刻,他的舉動心緒總有你不知道的,加上“他者”天然帶有的距離感,眼不見心不煩,自然少了很多沖突。但自己就不一樣了,擺脫你永遠不可能擺脫自己。即使酒精、毒品或者電子產品可以讓人貪一時的茍且,但終究如影隨形。意識里的潛意識的各種各樣的念頭影響著你控制著你,走不開逃不掉。說它是最根本的,是因為你與世界的關系,幾乎就是你與自己的關系的一個鏡像。你若和自己兩相怨,世界也會對你懷著深深的惡意。你弱和自己比翼飛,周圍的人也似乎很多都是幫你的小天使。
我們和自己的相處模式,很多時候是受到從小到大父母的相處模式以及他們對待我們的方式影響的。父母對我們說的話也會慢慢變成我們自己內心的對話。
記得在北京的時候,一天看到一個三歲左右的小男孩在水泥路面上滑旱冰,滑著滑著就摔倒了。摔的時候雙膝著地,聽聲音應該摔得不輕。小男孩的媽媽就在不遠的地方。我清楚地看到了她臉上的表情,嘴角抽動,眼睛紅了,看來也是心疼地不輕。但了不起的是,這個媽媽雖然自己心疼,但是硬生生地擠出了微笑,說男子漢一點也不疼,一點也不疼對吧。小男孩眼睛里已經含滿淚水,沒有大哭出來,只是因為還沒有反應過來。他摔倒之后很自然地看向媽媽的方向,似乎是要告訴媽媽他摔倒了。但是聽了媽媽的問話,他停頓了一下,但接著帶著哭腔說,不疼。
在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可能不適合養男孩,心太軟,估計孩子一摔倒就像個救護車一樣沖過去了。可以想見的是,這個孩子長大的時候會知道什么是堅強。他會在自己的生命中很多次地對自己說,不疼,一點都不疼。
小男孩是幸運的,有一個會用理智壓抑自己真實情感去教育孩子的媽媽。但我們每個人不可能都會幸運,也不可能會一直幸運。我們有時候還會習得自怨自艾,對自己惡語相向,或者對困境無能為力。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成為自己的父母,學習正確對待自己的方式,然后一點點地讓自己走出困頓。
最近我也想到了一個我急需要學會的對待自己的方式,那就是在自己很累或者面臨巨大壓力的時候,告訴自己,再努力一下,再比自己的現在的能力多走一步,再堅持一點點完成今天的任務。因為總是最近總是會因為累而把任務推遲到明天,總是在最后的關頭沒有百分百努力。是時候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做自己的父母,用給自己的努力讓自己成為想成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