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樊登讀書會聆聽《自卑與超越》一書。樊登老師將它定義為一本學術書籍,是研究很多心理學很多問題的根本,讀起來相對艱澀,拗口。整本書聽下來
1.核心精髓:
每個人都有自卑情結,這是人類前進和超越的動力。但是,如果選用的方法不正確,通過不正確的追求或偏激的方法,就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后果。而且很難獲得長足的進步與發展。
暴力犯罪者都是懦夫,因為他們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來體現自己的優越感。是對英雄主義的懦弱模仿。
自卑感也可能造成一種逃避長大的行為 。
2.造成自卑心理的來源
主要有幾個方面,童年經歷,家庭氛圍,學校和老師的影響等等。
2.1童年的經歷
一個兒童如果經歷過生理缺陷,而且沒有得到恰當解釋,會有可能造成自卑心理,覺得自己永遠也擺脫不了生理缺陷帶來的限制。
而童年時期的過度溺愛,同樣影響孩子心理。長大后,會自然而然覺得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別人都應該為自己服務,掃清障礙。沒有能力判斷自己對他人影響。
如果孩子長期被忽視,也有可能通過自己的不好行為故意抓起別人的注意力。
2.2家庭的影響
媽媽: 不要冷漠,不要抱怨。同時也不要夸大父母的溺愛。
爸爸:與媽媽作用同樣重要,稍晚形成的性格可以看出效果。
父母: 充分合作,教育孩子時不要當著他的面有明顯分歧。當著孩子的面,不能太親昵,不能太冷漠。
2.3學校的影響
應該多幫助父母,好好學習,提升自己。
幫助老師,培養對待孩子的正確方式。不能用嚴厲和懲罰,替代媽媽,建立與孩子的親密聯系。
不要做:
不能用“很聰明,只是沒努力”來鼓勵孩子。這樣會讓他為了維護自己聰明的形象和優越感而故意不努力。
不鼓吹天賦,不做排名,讓孩子相信能力是相輔相成的。
3.判斷自卑心理的方法
3.1如何判斷人是否有自卑心理?
第一是人生有印象的第一幅畫面,這可能代表潛意識里面的沒有被滿足的欲望或記憶深刻的事情。
第二是夢境,有一些相關性。比如夢到趕火車,意味著可能希望避開當前發生的事情?;蛘呤锹撓狄郧敖涷?,安慰自己當下的情況或許不是最壞的。
4.自卑感的影響:
4.1.遇到挑戰,致力于尋找優越感。不直面問題,繞開,從不參與,不善于合作。舉例:破壞共享單車。
4.2 缺乏社會情感,特別不善于與人合作。
4.3 工作中:不愿意付出額外的努力,甚至打斷和破壞。
4.4.犯罪出現: 努力方向不對,無助感,想要找到捷徑實現自己的優越感。與整個世界斷開鏈接。
5.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5.1建立與社會聯系
鼓起勇氣 ,對別人感興趣,挖掘自身與別人合作的潛力。
5.2尋找生命的意義
體味對社會和人類做出貢獻和價值的感覺,意識到自身的價值。
困得不行了,明天繼續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