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書本本身有多么了不起,而是讀書這個行為意味著你沒有完全認同這個現世和現實,你還有追求,還在奮斗,你還有不滿,你還在尋找另一種可能,另一種生活方式?!?br>
這是我昨天讀到的文章?讀書和不讀書的人,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中的一段話。
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不知道為什么,我是天生愛讀書。如饑似渴,廢寢忘食,甚至眼睛疲勞到瞇縫著,也要讀書。我認同上面那段話,作為一個讀書者,我的確有對這個世界的好奇,有不滿,而且真的還有追求,還愿意奮斗。說起來也許很多人會嘲笑我,但是這就是一個愛讀書的人的執著,盡管沒有什么成就,但如果有一段時間不讀書,心里就有負罪感,就覺得自己無可救藥了,就會晚上睡不著覺。
我作為一名老師,很普通很普通的教師,一直工作在偏遠的地區。孩子們讀書自然是幾乎沒有,更別提家長了。我覺得不讀書的人很可悲,思想僵化,固執己見,很不容易理解別人。他們需要新鮮的文化氣息來感染,需要重新認識自己及周圍。
我把自己多年讀過的書整合在一起,下定決心先從孩子們身上開始,用書籍來改變他們,改變自己。因此,我的每一個學生,都接受我的理念。
他們沒有書,我就給他們講書。每天都給孩子們讀書,童話是他們最愿意聽的,讀書,還要求孩子們議論,發表感想。我驚奇地發現,孩子對故事有很精辟的見解。讀安徒生的?大兵和打火匣?,孩子說:"啊,那個士兵太殘忍了。"當時那孩子才六歲。我以前讀童話沒有注意過這個,只考慮結果,她開啟了我的思維,原來可以站在另一種角度來理解。讀?踩著面包走路的姑娘?,讓孩子們認識到虛榮害人,浪費可恥。讀?拇指姑娘?,孩子被奉獻精神感動,被美麗的結局感動???????
我慢慢發現,不愛學習的孩子開始讀書了,他的眼睛緊緊盯著我,思緒好像一直在關注里面的人物,嘴微微張著。有的孩子會打斷我,要求解釋某一個詞或者某一段話,看到他們哦地恍然大悟的樣子,你心里也是十分快慰的。共同讀書有一個好處,就是大家有共同的語言,有討論的話題,有只有他們才懂的暗語。
一年又一年,書籍伴隨著我們,連接著我們,成長是那么喜人,家長也開始變化。因為我告訴孩子們,只要你讀書多了,你就會開闊視野,增長見識,豐富大腦,凈化心靈。到時候,就可以用你從書中學到的東西,來影響你的父母,改變你的父母。孩子必是回家每日把老師的話帶回,于是,那些變化真的發生了: 那個總是罵人的爸爸不再罵人了,只因為他相信孩子的老師,她讀書多,她的道理他愿意聽。那個粗暴的家長溫柔了,他常常謙虛地告訴我,你是我最相信的人。那些本身愿意讀書的家長,給孩子買了大量的書籍,大力支持孩子讀書。那些看到孩子一日日成長的變化的家長,對讀書多的老師無比愛戴,那些家庭有破裂跡象的家庭,夫婦由于和我的交流而重歸于好。
這些沒有多少知識,從不讀書的人被我征服了,你說,這難道不是讀書的好處嗎?讀書的人,能夠用同情理解真誠去和人交流,人就愿意認同他的思想,誰不想得到理解呢?有的家長就一直和我保持著聯系。我的愿望實現了,本來我就是想通過讀書充實孩子們的心靈,進而讓他們的家長看到讀書使孩子成長,成長為大方,懂事,孝順,禮貌,文明,自律的人,孩子如此美好,那些不曾讀書的大人也不由得就變化了,變得有紳士風度了,親子關系也和諧了,一家人其樂融融,幸福感爆棚啊。
我也很幸福。因為大量閱讀,使我能夠理解人,幫到人,使我收獲尊敬,愛戴,友誼。
我信奉蘇霍姆林斯基的話: 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
我也相信,一個人讀過的書,已經深深地刻進你的骨血,融進你的血管,使你在某一個時刻,能夠噴薄而出。
讀書與不讀書,真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