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抽獎環節剛結束,大家就忙著互換獎品。抽到電子手環的想換電壓力鍋,抽到Kindle的想換能掃地的機器人,抽到電飯煲的想換足浴盆……,年會現場異常熱鬧。
正當我們這桌觥籌交錯,慶祝肖姐榮升總監的時候,肖姐的老公歐陽走了過來。左手牽著孩子,右手拿著氣球,一臉的興奮。看樣子,是抽到了或是換到了極其滿意的獎品。
歐陽說:老肖,我拿Kindle換了一個電飯煲,不錯吧!咱家不缺Kindle,就缺電飯煲。”
“不是有電壓力鍋嗎?”肖姐給孩子整理衣服的空檔,抬了抬眼皮兒。
“有嗎?“歐陽停頓了幾秒,繼續說:“反正都一樣,都是煮飯。”
“那能一樣嗎?錢可差的多了。”肖姐狠狠的瞪了歐陽一眼。
頓時,氣氛有些尷尬,大家突然都不說話了。
為了挽回面子,歐陽邊笑邊說:“都聽你的,一會兒你說換啥就換啥。”
這段對話,只是他們夫妻日常對話的普通橋段。雖然,不是第一次聽肖姐訓斥老公,但在這么喜慶的日子里,多少還是有些不適應。
02.
肖姐和歐陽均是公司的元老,同在公司20年。但肖姐能說會道,又是老板的遠方親戚,所以一路升遷,一周前剛被提拔為項目公司的副總經理;歐陽性格有些內向,屬于居家型的男人,花在家里的心思比在工作上的多,因而現在只是一個副經理。
夫妻同在一個公司的不止他們,但因為肖姐算是公司高管,所以他們這對夫妻格外引人注意。
肖姐是公司出了名的河東獅,愛罵人,愛發脾氣,下屬被罵是常有的事情。但和教訓老公比起來,被罵過的下屬都說:“這就不算個事兒,她罵老公才叫兇呢。”
很明顯,肖姐的家庭結構屬于典型的“女強男弱”。單從收入看,肖姐能甩歐陽幾條街,她是他的10倍。
03.
其實,他們在家里的真實狀態是什么樣,我們根本就不清楚。
但我們會傾向于相信:歐陽一定是妻管嚴,肖姐在家一定是作威作福。甚至為了讓我們的觀點更有說服力,還會努力尋找各種證據,比如:歐陽每天8點就到公司了,肯定是歐陽每天送孩子上學,肖姐每天10點才來,肯定是睡懶覺,她肯定不做家務也不管孩子。
1年前公司有一位女副總,工作能力強,待人也非常和善,后來移民了。按說這么好的領導,背后不應該有人議論,但茶余飯后依然會被人們提起。
最流行的說法是:她10年前就離婚了,離婚的原因是她太強勢,像她這種女強人,只顧拼事業,肯定不顧家。
說實話,這位女副總是老板空降來的,至于人家是哪里人,家庭狀況到底是怎么樣的,我們根本沒有渠道可以了解。但是,3年任期內,對她的各種猜測從未間斷過。
04.
為什么口碑差的肖姐和人緣好的女副總都會成為單位同事熱議的對象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很容易找到解釋:因為她們都是收入高的女性,所以很容易引起人們的“酸葡萄心理”。
這種心理現象,來源于《伊索寓言》里有一則故事:
狐貍想吃葡萄,但由于葡萄長的太高,狐貍跳了半天都沒能夠到,若繼續跳下去,不僅夠不到葡萄,狐貍還會累死,于是,狐貍便說,葡萄是酸的,沒什么好吃。狐貍離開了葡萄架,心安理得的去找其它食物了。
人們在真正的需要無法得到滿足時,往往會產生挫敗感,此時,便會啟動心理防御機制,貶低未達到的目標,以此為理由減輕失落感,聊以慰藉罷了。
并非所有的男人都能娶到特別能掙錢的老婆,所以那些自己和老婆收入都一般的男性,傾向于相信,能掙錢的老婆在家里一定不賢惠;并非所有的女人都能成為女強人,所以那些資質平庸的女人,傾向于相信,能干的女人家庭一定不幸福。
若只是聊聊同事的八卦,倒也無所謂;但如果因為這種“算葡萄效應”妨礙了你向優秀的女性學習,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