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三歲那會,我們時不時就幼兒園入學問題對她旁敲側(cè)擊,“要不要去幼兒園和小朋友玩啊”?結(jié)果,每次她都堅定而有力的回答,“不要去幼兒園”。朋友知道這個后,勸我們說:”不要問她了,直接送幼兒園得了。她這么小,根本就不懂這些的”。后來,我們還是堅持聽取了姐姐的意見,沒有強行送她到幼兒園。
孩子雖然年齡小,還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但涉及到她們的一些活動我們可以盡自己努力去遵循她們的內(nèi)心,畢竟這確實是和她們切身相關(guān)的事情,她們是當事人。而我們?yōu)槿烁改福皇潜O(jiān)護人,是陪伴者,我們能做的就是提供資源,提供幫助,并實時引導她們的航線。幼兒園什么時候入學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們?nèi)雸@的決心和技能是否具備。
姐姐快三歲半的時候,正好打聽到附近幼兒園有春季班招生,于是帶著姐姐去周邊幼兒園參觀考察了一番。沒想到的是,回來后她竟然同意去幼兒園了。因為她和我們一同看中了一家新開幼兒園的繪本和滑梯。
再后來,自然而然的帶姐姐去報名,體檢,入園。當然由于距離原因不能去那家我們都看中的幼兒園了。入園第一天,姐姐后知后覺的發(fā)現(xiàn)陪同的媽媽爺爺都離開了,身邊只有老師同學時,就開哭了。
第二天及隨后的兩周,姐姐每天在家說得最多的話,就是“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老師對我們的安慰是,小朋友剛開始都這樣哭,都這樣不想去幼兒園,堅持入園幾次后她們就適應(yīng)了,就好了。
第二天是拉著去和她的小閨蜜一起入學的,也是一路哭鬧。入園后一天里也哭了好多場,據(jù)老師說的。
第三天直接在家哭鬧,情緒崩潰,強行已不可能了。于是,放棄入園一天。
第四天起床那會也是哭鬧,不要去幼兒園。準備強行穿衣抱到幼兒園,中途為了轉(zhuǎn)移她注意力,多問了一句“你不想去幼兒園,具體是不想干嘛啊?不想吃那里的飯?還是不想在那里睡覺?還是不想在那里聽故事?不想在哪里做操?”結(jié)果,沒想到,問到點了,人家直接回答“不想吃那里的飯,不想在那里睡覺”。后來,我們就見縫插針,“那你在家多吃點,睡覺實在不行,我們中午把你接回來睡覺”。再后來,姐姐去幼兒園就越來越順利了。第三周去幼兒園都是自愿的了,沒再哭了,只是去之前都要求“中午接她回來睡覺”。
我們都知道,做一個選擇很容易,很多時候都是一拍腦門就定下來了。可多少成年人事后能一如既往的堅持自己的選擇呢?有多少人不是半途而廢再轉(zhuǎn)而做下另一個看起來更容易的選擇呢?
孩子上幼兒園也是如此,既然已經(jīng)決定了要去幼兒園,而且獨立吃飯如廁睡覺玩耍等幼兒園生活技能都已經(jīng)具備了,那我們?yōu)槿烁改傅木陀斜匾獙崟r的督促一把,幫她們把這個決定貫徹到底。當然,方法上我們需要講究一點技巧和循序漸進。
有些父母自己一看到孩子哭鬧不想去幼兒園,就自己心底先動搖了,干脆等半年后大了再去的思想我們就不討論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