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成都已經一個月零四天了,仍未找到工作,說心里不焦慮那是假話,怎么可能不焦慮。雖然住在哥哥家,不用為住的地方發愁,但是畢竟自己是個30+的成年人了,自尊心還是有的。
之前在另一個城市工作了九年,因為公司內部一些原因,經過深思熟慮后,我最終決定了裸辭。辭職后,我并沒有急著找下一份工作,而是選擇休息一段時間,可萬萬沒想到遇見了疫情,結果就休息了一年多。
裸辭后的變化:
行為更加自律 , “真正的自由職業者,比上班族還要自律。”在家的時間,不再有工作日和周末之分。
消費更加節制, 沒有收入來源,在新買一樣的東西前,會慎重問自己,到底需不需要?會用多久?
內心平和? “片刻之歡愉,不如須臾之寧靜”。大量的空余時間,讓我學會隨時保持內心平靜,每天問自己,當下的狀態,我喜歡嗎?我內心滿足嗎?
所謂佛系青年,并不是不努力,而是應舍棄掉“我執”。
不強求我選擇的路是否正確,別人是否認同。去做,去投入,享受當下,享受過程。
我是一個極度需要自己空間的人,包括現在,也喜歡一個人發呆,一個人戴著耳機在路燈下散步。同樣,也是一個喜歡熱鬧的人,但僅限于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出去玩,一起恰火鍋,一起做喜歡的事兒。
朋友們總說,我是一個很會隱藏自己內心想法的人,不否認,我希望在別人眼中的我是個陽光的,愛笑的女生。
這么多年,我除了寥寥無幾能交心的朋友之外,是不會和別人深刻剖析自己內心的。
我始終感覺20幾歲和30幾歲不一樣,它不是一個毫無意義的年齡刻度,它在我眼中更像是一道分界線。
現在30+的我,也過了想哭就哭的年紀,因為哭再也解決不了問題。
這一年多,自己也休息夠了,想要工作了,可有些事并不是自己想就可以的。
可能有人會問,你現在這個年齡為什么要裸辭,還要去大城市找工作,是不是太不理智了。
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想過,也許,人的一生總有那么一兩回不太理智吧。
一切從頭開始的路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順利,大型招聘會、智聯網和前程無憂等招聘網,基本都在投簡歷,可結果不是招聘信息與現實不符,就是消息石沉大海。還記得以前大學剛畢業找工作時,招聘信息上會要求有工作經驗者,而現在工作了這么多年了,有經驗了,卻又受到了年齡的限制。
一個多月,也面試也不少,每次都是抱著希望去,失落著回,感覺自己之前幾年的班白上了,什么也不會了。每次都在不斷的自我安慰著,“也許是這份工作跟我沒有緣分吧、是我的能力不夠無法勝任這份工作吧、沒事繼續再找…………….”是的,我只能在心里這么對自己說了。
某天,一個很好的朋友發信息問我找到工作沒有,我說沒有但還在繼續找,她很擔心我,說現在工作不好找,問我要不要去她朋友那邊工作,雖然工資低一點,至少要買五險一金,還讓人放心點。當時我什么也沒說就答應了,失落的內心又有了希望,真的很感謝朋友還掛念到我。
不過,老天真的又跟我開了個玩笑,去的第一天呆了半天,她朋友就叫我回家了,說是公司董事會長要來公司叫我先避一避,第二天再來,可第一天晚上,我朋友就給我發來消息,說公司領導有變動,叫我等通知,結果就再也沒有消息了。
這一個多月下來,讓我明白,大城市的工作雖多,但是不靠譜的公司也很多;大城市的工作雖多,但是工資并不像被人說的那么高;大城市的工作雖多,但要找到合適自己的卻很難。
記得戴爾·卡耐基《人性的弱點全集》里曾寫道:“能接受既成事實,這是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能接受最壞的情況,就能在心理上讓你發揮出新的能力。憂慮最大的壞處就是摧毀我們集中精神的能力,一旦憂慮產生,我們的思想就會到處亂轉,從而喪失做出決定的能力。如果你有擔憂的問題,做到下面三件事:第一,問你自己:可能發生的最壞的情況是什么?第二,如果你必須接受的話,就準備接受它。第三,鎮定地想辦法改善最壞的情況。”
雖然我現在找工作有些焦慮,但是我并不后悔當初選擇裸辭,因為那是我自己的決定,我相信天無絕人之路,只要我有這找工作的奮斗勁,終會找到它的,只是時間的長短而已,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