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初中開始,就受到了校園青春愛情小說的暴風式洗腦啟蒙。這類小說一直瘋狂的蔓延著,時至今日依舊熱度不減。
而現在發展迅速的更有青春題材的電影或者電視劇,這類影視劇用一群年輕小花小生們出演,營造一種歲月流逝青春感傷的情懷,吸引著我們。現在更有一種現象,那就是各種青春愛情小說改編成影視劇。放眼整個青春題材的小說,有幾個逃出了“魔爪”?這也恰好從側面反映出青春題材的吃香。那為什么青春題材這么受歡迎呢?
由我自身感受為例,可能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 緬懷我們逝去的青春時光。
青春如同三月里紛紛揚揚的桃花雨,你覺得還沒細細感受它的絢麗繽紛,便已碾落成泥。像我們這樣大多數感性而又平凡的人,總是想追憶青春卻無計可施。而青春題材賣的就是這樣一種情懷,于是我們便寄托于這類青春題材的影視劇里,看著別人的喜怒哀樂,找到自己曾經的影子。
這里比較受歡迎的是帶有一點勵志的純愛小清新類型,整體故事比較有帶入感。最普遍的情節就是女主曾經是一個丑小鴨或者是默默無聞的小透明,,會有一個可望不可及的男神,致命殺招就是心酸的暗戀且一個各自天涯的悲傷結局。這會讓有一段曾經的看客會心一擊,之后便是長久的往事不堪的心酸。
第二: 幻想中的青春
其實大多數普通人并沒有青春小說里那么多刻骨銘心的經歷,而我們被這類題材打動可能就是因為沒有擁有過而想去觀望一下別人驚心動魄的青春。
而這里比較受歡迎的便是一些比較墮落頹廢風格,常年扎心的就是誤會和三角戀。這類觀眾心理年齡普遍較小,且多為戀愛經歷較為貧乏和平凡的女孩兒,希望追求叛逆和刺激,這些青春作品情節正是他們覺得刺激的。
這樣一看青春小說似乎很庸俗,但那恰恰是最打動人心的,受歡迎更是因為青春真的太美好,它是我們每個人心里的白月光,每每想起,就像一根羽毛撓在心頭,引起胸口顫動卻又轉眼無處可尋。
的確我們大多數人的青春是在校園,可是卻并沒有那么多驚心動魄的愛恨情仇。
我們的青春是課桌里塞不下的試卷,而不是漫天飛舞的情書;我們的青春中大多數的哭泣是因為考試失誤,而不是只因為感情;我們的青春是分數的角逐,而不是朋友同學之間的勾心斗角;我們的青春可能并沒有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戀,而是小心翼翼的喜歡;我們的青春或許沒有轟動全校的男神或者溫柔干凈的同桌,卻有著讓你小鹿亂撞的另一張青澀面孔。
如果說十幾歲高中時光是青春歲月的印證,那么我們應該是滿身榮光進入大學,而不是傷痕累累墮入社會。
在大學里,我們的青春是學習,是提升自己,是為未來拼搏,而不是纏綿情愛,不顧一切。我們大多數人都經歷的青春并不意味著那就是平凡的,無味的,我們一路走來,平安順遂,是我們從未注意過的幸運。
青春其實不需要緬懷,更無需羨慕別人的經歷。青春不只是時間的概念,更是象征著我們年輕的心態,象征著我們熱愛生命,珍惜生活的積極人生態度。
去享受青春,去保持一顆天真的赤子之心,不自甘墮落,那么不管歲月在臉上刻下多少痕跡,我們都可以青春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