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大部分人,只要細心去盤點,就會發現自己的任務清單有很多事情占了很大的比重,但它們帶來的效果卻很一般,但自己還是會繼續做下去……
這里面可能有幾層原因,我們展開來剖析一下:
原因一:你已經習慣了。比如一份沒有什么成長空間的工作,你不想離開,只是因為你習慣了。
原因二:有人想要你這么做。比如你的父母要求你做個公務員,安穩度日。
原因三:你經投入很多,所以要做下去。這個非常常見了,經濟學上叫“沉默成本”,比如一部電影你看到一半,覺得不行,但因為你好不容易搶到的特價票,而且還看了一半,最后還是硬這頭皮看完。
原因四:你和別人說,我要做,如果不做,面子掛不住,比如說你和別人說你要冬泳,后來你發現你身體其實是扛不住的,礙于面子,你咬咬牙還是堅持下去,然后發朋友圈。
怎么辦?對于這類問題,最好的解法是采用“零容忍”原則,比如:
①當初我要是沒去這家公司上班,我現在還會去嗎?
②當初父母沒有逼我去考公務員,我還去考嗎?
③如果我知道這部電影這么槽糕,我還買票嗎?
④如果我一開始就知道我的身體根本不適合冬泳,我還昭告天下說我要冬泳嗎?
好了,重點的來了,如果對于以上4個問題,你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無論何時,你都有必要停止去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對于其他事情,也是如此,我們要試著回到“原點”去思考問題,因為破解之法呼之欲出。
我是@飛翔的海馬,專注于個人知識管理與效能提升。歡迎關注我,陪你持續學習,解鎖人生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