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會有這樣的時刻,腦子里突然迸發出一些念頭和感想,想用文字記錄下來,但總是沒有這樣做。手頭上總有一些腦子里認為更重要更緊急的工作需要完成,于是,又開始幻想--如果沒有這些工作任務就好了,如果我什么也不需要去做就好了。心里還是想給自己造一個環境,在這個環境里我可以為所欲為,不擔心工作任務沒有完成,也心安理得。似乎陷入一種重復的模式:即刻想要做的事總是沒有去做,總想著把手頭上XX任務完成了就可以做了。可是經常出現的結果是,把手頭任務完成了,這一天也過完了。
有一天突然在想:不是明明都早就計劃好了,把手頭上的工作任務早點分出去,自己就可以有很多時間可以安排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怎么還是感覺每一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呢?腦子里在幻想:事就這么些,只要做完了這些我就解放了~?可怎么感覺好像事實并不是這樣,這些做完了,我的腦子又開始自動給自己找其它的事做了。或者對方又交給一個任務來了~
我的生活總是充滿著各種事情似的。這周一,二沒上班,周一清潔整理自己的臥室+約朋友來家里試衣服+和朋友外出就餐+電影觀享會+鍛煉健身。周二回老家參加閨蜜孩子的周歲宴,和家里人待了幾個小時,又匆匆趕回家里。周三上了一天班,晚上回去聽線上課。現在這是周四了,上午忙了幾個小時,想寫寫東西的念頭又冒出來,果斷打開簡書。
1.最近某明星ZS疑DY風波如潮似浪地出現在網絡上,因為好奇,我瀏覽了不少她的相關的文章。一個前途無限的當紅花旦流量大咖,一夜之間仿佛被世界遺棄。黑料文章鋪天蓋地接踵而來,品牌方相繼發布停止合作聲明,連粉絲支援會的會長都紛紛脫粉,到后續廣電封殺。這個原來就敏感又年輕的姑娘她怎么樣去承接住這些東西呢?包括我昨天看了文章不由地對這個人的所做所為感覺到厭惡,但此時此刻,我卻會生出一種對于這個個體的同情的心。并不是我覺得她做的那一些事情可以被理解和原諒,而是對于她這個個體,她從一個光鮮亮麗地被追捧明星到現在成為一個惡人承受著的全網的惡意,她是怎么樣的一種心情。這個時候可能她能保持她的一貫風格,說著他人可能不太聽得懂的話,或者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也是一件好事。至少人不會被毀滅,不會有生命危險。希望她安好,且能從這次事件反省自己的人生,也許日后能收獲到比財富,名望更寶貴的東西。
2.
這兩天看到關注的某公眾號一篇推送文章,內容是一位某211院校的普通大一女大學生發給公眾號號主的信,信的內容概括起來就是,要不要接受包養。看完信我的感受是,這個女孩文筆真好,這個女孩才上大一,就能思考這么多東西,雖然是在這里提問,但至少她也有思考這些東西。對比當年同齡的我~?我在想,人與人的區別為什么這么大,同樣的年齡,她能上211院校,而且能獨立思考那么多我那個時候從來沒有思考過的東西。
當然,主題也很吸引我的眼球----雙商在線的30多歲有家室男人的BY邀請~? 這個現象在當今這個社會真的是太普遍太普遍了。不說遠了,自己身邊就有聽幾個男性有過相同的言論---?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為奉父母之命娶了一個不愛的女人,所以和朋友說以后一定會在外面找來平衡自己。一個說是和自己的妻子溝通不暢,日子平淡枯燥,要去找小三尋回激情。一個是曾經對妻子和自己都不滿意男人,想要通過花錢來買女大學生的青春來平衡。通常他們會選擇性逃避去面對自己做這件事情會帶給別人的傷害,一方是和自己生活多年的妻子,一方可能是未經世事的少女。你不能判別對于哪一方的傷害更大,但唯一得益的只有這個男人。也許有的人會選擇偷偷摸摸地去做,也有的人會直接明說會去做,把選擇題拋給女方,你接受就繼續在一起,不接受就分開。而且你會發現,不管這些人是窮是富,讀了多少書,這種思想它都有可能存在。所以這算是欲求不滿嗎?自戀地認為自己應該可以得到更多,缺了一點都需要去找平衡。但其實也許他們壓根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東西。但只是被社會的普遍扭曲價值觀和風氣迷了眼睛,讓他們覺得,他們應該得到更多更好的。而退一步講,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自由和選擇的權利,當事人真想要體驗這一些自己沒有體驗過的東西,這也是正常的。但不要甩鍋啊!不要找個堂而皇之的理由來支撐自己的欲望:是因為她不好,她不美,她不懂我~~~?真實一點不好嗎,真實承認是自己有這些欲望,真實承認自己想要體驗新鮮的,真實承認自己想要接觸年輕的肉體。
不管是被出軌方還是被小三方,如果發現真有陷入這樣的情境,保持清醒清明,跟隨自己內心去做選擇吧。看清楚真相,接受真相,清醒地做選擇的話,就不會累積更多的傷害與委屈。因為主權一直在你的手里。對方邀請你入劇情配戲,你是可以罷演的啊!
3.對自己忠誠
昨天聽了幾個小時的直播課,中途是有點打瞌睡~?感覺第一次課,可能并沒有給我帶來很驚喜的收獲。?可以說有點懵圈~?但不管我在課里吸收了多少,哪怕只是一句話,那也是我在當時當境所能收獲的,能看到的唯一東西。今天錄音版出來了,我打算再聽一遍再來寫一寫。但轉念一想,我現在依然可以寫第一次聽完的感受,對吧。
昨天聽到印象最深的一句是“對自己忠誠”,以及對自己的全然接納。而提及比較多的詞是“覺知”,“最高意識的決定”~?可能第一次接觸她的課,所以對有些詞是有些陌生的。但還是會很期待新的課程。
“對自己忠誠” -?我感覺這是一句很有力量的話,就像把自己分隔成2個人,并建立朋友一樣的關系。自己對自己全然接納,自己對自己忠誠。在生活中做每一次選擇的時候,盡可能地不違背自己的意識和意愿,做內心想要的選擇。如果能做到這樣,那是多么好和自在的關系呀!就像今天開篇講的,我即刻想做的事情,和我正在做的事情往往不是一致的。比如我明明現在寫點東西,但我現在理智在告訴我,我需要先完成工作,完成工作了我才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 -? 所以我能理解了有的時候為什么明明做了許多事情,并不會有什么成就感,反而還是覺得不滿意。應該是因為我在某些時刻特別想做一件事情,又有條件去做這件事情的時候,背叛了自己,做了別的事情。我們在生活中,有多少時候是這樣做選擇的呢?為了不被評判,為了扮演一個好的人設,為了做看似正確的事情,為了面子和尊嚴,一次一次做了不忠于自己內心的選擇。所以才會有不開心吧,不滿足吧~?而且這種情緒隱藏得很深~?不覺知不易發現。
包括課里所說的不管是全然接納自己(接納自己在覺知的情況下做的任何決定,哪怕它還不是最高意識的決定),還是對自己忠誠。都是在告訴我們怎么去搞好自己與自己的關系。哪怕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可以全然接納自己的全部,但自己可以去當第一個。所以從今天開始,一點一點在覺知中,接納自己吧,也開始一點一點,對自己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