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都都哪兒了?那年春晚之后,這首歌傳遍了大江南北,似乎轉變都在一瞬間,其實潤物細無聲般的發生在了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沒有發現而已。
這本書終于被我看完了,整體感覺比較啰嗦,很多內容都在別的書里看到過,導致閱讀積極性不是特別高。某個小伙伴的點評讓我瞬間找到了閱讀積極性不高的原因:能夠將本來一句話的事情寫成一本書。
想想我最終將它讀完的原因應該是在于:最近對時間管理格外關注,正在實踐,要堅持,需要給自己多灌輸此類信息,敲敲邊鼓。
另外,無論一本什么樣的書,提出問題一定能找到相關答案,終歸會有收獲。很喜歡這里面的一個個小故事,如同自己,如同身邊的人。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特意列了一個問題清單,書的后半截是略讀過去的,來回答我當時列的幾個問題,來幫助我吸收書中的內容吧!
一、我的時間夠用嗎?
很明顯,我的時間不夠用,尤其是當娃在家的時候。在完全不關注“時間”的時候(主要指孩子三歲前,共計四年),那時候家里還有媽媽/婆婆幫忙,每天下班后最重要的事情是陪娃,忙的不亦樂乎,那也是真忙,但是,晚上十點鐘左右,娃睡了,這段時間我會干什么呢?追劇,追綜藝節目,天天說沒有時間做想做的,可是問我想做什么,我回答不出!
從三歲半開始,家里沒有人幫忙了,于是我崩潰了,無論是情緒還是身體,花了很長時間才調整過來,調整之后的我居然有時間看書了,有時間做瑜伽了,有時間學畫畫了,有時間經常寫點小文章了,但是,時間依舊不夠用,缺少了家務勞動的時間,所以,我的時間還是需要擠一擠,科學規劃,在陪娃和家務中尋找平衡。
二、如何有效避免時間的流失?
這個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另外就是找出真正重要的事情。當然,先還多了一項工具:手機。智能化時代讓我們可以找到更好的工具來記錄這一天。既然日程表如此重要,那怎樣才能做一份好的日程表呢?
1、 以時間為劃分標準
籠統的寫上一天的內容,沒有先后,沒有重要程度,無法達到好的效果,根據時間塊來標注,對事件有一個大致要求完成的時間節點,有助于督促完成該項事件。再配以鬧鐘,完美。
2、 靈活安排日程表的時間
這個主要強調的是給日程表留白,因為誰也不知道會有什么突發狀況,即使只是個上下班的路,也許因為堵車,讓你多花半小時呢!
3、 日程表上只能寫每天要完成的具體工作
日程表的效用只有一天,所以一定要安排當時可完成的工作,如果時間比較復雜,那請將它細分,做成當天能完成的模樣吧。
4、 總結回顧不能少
總結回顧,能幫助我們分析時間管理上的問題,有助于我們制定出更符合當前需求的日程表。
三、做好情緒調節工作,對提交時間的利用效率有作用嗎?
這部分內容我沒有仔細看,因為我深有體會。曾經我一度認為我是被人為難所以才生活艱辛,所以各種抱怨,情緒低落,還找人吵架,別說時間管理了,正常生活都受到影響,所以呢,很有作用,而且作用很大。
四、時間怎么交換
一開始看到時間交換四個字的時候,我像是有了新發現,這說法都新鮮啊。不過這章看下來,對時間的交換應該大致理解為:
1、 換工,各取所需,各占所長
了解自己的才能,并將才能發揮在正確的位置上,是時間管理的關鍵。
2、有效利用人際關系,縮短信息循環時間
一味的自己尋找答案,花費很多的時間,如果從身邊的朋友開始,也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
3、20分鐘換一次任務,休息的同時,尋求新的進展。
這應該就是番茄鐘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吧,勞逸結合,休息大腦。
五、如何合理安排轉換頭腦、調整思維的時間?
這個問題是在前言部分看到的令我格外心動的一句話,書中并沒有給出完整的章節來給出答案,根據我的理解應該包含:
1、 合理的休息。20分鐘換一次任務,保證每日的睡眠時間,這些都是保證有一顆慶幸的大腦的關鍵所在。
2、 休息方式的選擇。單純的攤著?追劇?聽音樂?這是休息,但是也有更高明的休息方式。看書累了的時候去干點家務,順便放點自己喜歡的音樂;干活累了的時候去畫會畫;畫畫累了的時候去做會運動;運動累了的時候去看會自己想看的電視節目…..休息的方式很多種,可以從自己喜歡并且有意義的事情中選擇。
這本書在我最后采取快速翻閱的方式看完了,雖然很多內容是以前看過的,知曉的,再總結一次,感覺也還不錯,不過下次選書,還是要多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