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圓子
01
知道你失戀,我松了一口氣。
也許,我該說聲抱歉。我心里知道,你其實很希望我為你的失戀感到遺憾,甚至在期待我為你們嗚呼斃命的愛情說點好話。
盡管,是你主動提出的,但你明明心有不甘。所以,一等開了口各自轉身走開,你的那點決絕不可挽回的勁兒就泄了。懊惱、糾結,無所適從。
這些都可以理解。但我還是無法兌現你的預期。你分手不夠理智,他人還是很不錯的,你們的愛情還可以走得更遠,我無法將這些當作勸慰你的話,我怕你抓住了就當救命稻草,令一切為分手做出的決心都功虧一簣。
更何況,你又不是傻瓜,你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其實,那根本不是愛情本來的面目。
02
愛情本來的面目如何,大概這世上還沒有哪個情感專家能定義的清楚。但是,在朱麗葉的心里,愛情的樣子一定就是羅密歐的樣子。
是的,你自己的愛情就是你愛人的樣子。你的那位小伙兒是讓你情感上很不痛快的一根刺,他的外在和才能遠遠沒有填補你對于異性的想象。所以,你對自己的愛情也常常患得患失——我究竟喜歡他么,我是真的喜歡他么,喜歡是不是就等同于愛,家人朋友的意見是不是合理,諸如此類。
常聽人說,男人矮窮丑并沒有多大妨礙,只要肯上進、有潛力就好,如果還能對你好,那就完全ok。我有時候納悶,這種觀點的合理之處到底在哪。
難道這個時代,肯上進、有潛力是男人很稀缺的品質么,足以成為一個女人選擇配偶的決定性因素?還是說,即便到了這個時代,女人還是難以通過自身努力來獲得經濟保障,仍然離不開尋求肯上進、有潛力的男人來賺錢養活自己。
而能對你好這一點,就更夸張了。既然攤開了說愛情,那么,互相關心、憐恤難道不是愛人之間最起碼的要求么。他對你好,哪里就顯得珍貴不可替代了?
我沒想著說服誰。我說個故事吧。
03
三十多年前,我的父親母親遵從父母之命,結為夫妻。
在我的心目中,父親溫馴慈愛,母親好強精干。
單鬧別扭吵架這事上,母親總是在氣場和言辭上占盡上風。父親多半不還口,習慣挨了訓不吭聲,即便黑臉辯駁幾句,也顯得底氣不足。
在成年之前很長的時間里,我總是為父親打抱不平。我覺得很多時候,是母親在苛責父親,父親是多實誠和順的人啊,從來沒惹過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在我眼里,父親對母親多好啊,難道好還不足以說明一切問題么。
那時候,誰能知道這世上還存在愛情這樣東西。我只知道我需要父親,也需要母親,我只希望他們不吵不鬧,日子往下過下去就對了。
所以,常常在為父親幫腔的同時,我對母親的不滿就變得在所難免了。再長大一些,我逐漸有了兩性意識,這無疑讓我對母親的看法更糟了些。
我覺著。母親和父親吵架,數落父親的不是,是一一種不安分,是對父親的背叛。我至今都想不明白,一個未成年的小丫頭是如何攀上道德的制高點來進行法西斯式的判決的。
直至走了那么多路,見了那么多離合聚散,親歷了自己的愛情,我才能逐漸地從女兒的角色跳了出來。我眼里不再只有父親、母親之分,而是具備了更健全的兩性視角。
當平生第一次從女性的角度出發時,我才驚訝地看到了那個情商高、立場獨立、充滿生活追求的美麗女人——她竟然是我的母親!也只有在那個時候,我才看到了她的犧牲、克服和特定時代強加給她的枷鎖。
現如今,我自然不會再那么幼稚地下結論了。我只確信一點,這個世上最疼母親的人是父親,但是即便如此,母親是否就會因此了無遺憾呢。她的好強她的追求她對愛情的理解,父親有沒有讀懂過,有沒有成全過,誰又知道。怕只怕連她自己也已經忘掉了那個最初的自己。
04
怕只怕那句“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好就好在這是一個相對公平、開放、自由的時代。再沒有那么理所當然的父母之命,再沒有那么多男尊女卑,更沒有世俗偏見對個體婚戀的隨意綁架干涉。
所以,何不放開手腳去找那個真正對的人呢?不因為感動就開始,不因為他對你的好而讓你在患得患失間誤了彼此。
基于我本身在愛情上的歷練,公道地說,我覺著一份真正好的愛情必須勢均力敵,你娶了我不委屈,我嫁了你也不屈就,在彼此眼中都是最好的自己,完了還能一同攜手去發掘更出色的生活。而不是一方凌駕于另一方,畢竟,你給我好我給你愛情成不了買賣,只會是彼此消磨。
愛情,就該是它本來的樣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