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人問米大師:您如何創作出偉大的《大衛》?
米開朗基羅回答說:大衛就在那里,我只是鑿去多余的石頭。
藝術家說話夠藝術!一句簡單回答,道出幸福精髓:鑿去生命中多余的“石頭”,沖破思想的束縛、擺脫欲望的牽絆,人生真諦方可出現。
2
追劇,怎能少了《我的前半生》?
劇中,錦衣玉食的羅子君,把前半生過得膽戰心驚。時刻提防“小三篡位”,搞的全家神經兮兮。難怪有人要替陳俊生開脫:子君的多疑才是“婚變助推器”!
原本,羅子君用愛情“刻刀”,鑿掉錢、房、嫁妝這些偏見的“石塊”,雕出自己“大衛”級作品——令人無比艷羨的幸福生活。可問題是,她偏偏把陳俊生看成米大師的“大衛”,覺得他每天赤條條擺在媚騷的小狐貍精面前,被她們褻玩觀瞻。指不定哪個就要謀自己權、篡自己位!而除了捕風捉影的偵查和小題大做的“審訊”外,她又沒有任何防御能力(只會西紅柿炒雞蛋,連“想留男人心、先拴男人胃”的計策都用不上)。這種無助給她帶來巨大恐懼;恐懼又放大她的不可理喻……于是,在忍無可忍的陳俊生看來,離婚,從一個艱難的“原則問題”,變成了簡單的“時間問題”。
如果說米大師的高明是能看到石頭里的大衛,并用刻刀把多余的石頭去掉,那么子君的悲哀,就是滿眼敏感多疑的迷障,早已不見“大衛”;加上被多年養尊處優銹蝕的“刻刀”,她根本無力斬斷悄然逼近的威脅。最終,只能把枕邊男人拱手相讓。
3
其實,人們惋惜甚至責怪子君“不爭氣”的前半生時,應當反思自己是否做著類似的事。
拿寫字樓白領來說,杜拉拉入職那年,被500強錄用是人生開掛,值得鞭炮慶賀??扇缃瘢?00強員工,還有他們的家屬都心知肚明:沒完沒了的開會、加班、分析、匯報……周六休息不保證、周日保證不休息……還有上司冰冷殘酷的口頭禪:“趕緊弄,半小時后我要見到PPT!”……這才是500強的真實寫照!
問題來了:面對這樣現實,白領,你怎么看?我猜,是人都會視其為“石頭”:沉重、頑固、丑陋、令人生厭——這是人之常情。但是,你能不能看到“石頭”里藏的“大衛”呢?這次,“大衛”是職業生涯的藝術品。它代表更高的收入、更好的職業感受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但前提是:你必須看到它,并有能力鑿掉多余的石塊。這兩個本事加到一起,叫做——職業化素養!
4
看到“大衛”,是靠心中慧眼。通常我們稱之為“職業化心態”——這是職業化素養的第一個本事。
心態的概念難于形容,先講個故事:古老的切諾基民族,知識靠世代相傳。有一天,爺爺告訴小孫子:每個人心中都住著兩匹狼。一匹是邪惡的,它暴躁、妒忌、懦弱、悲觀,貪婪傲慢又自艾自憐,偏執虛偽并且剛愎自用;另一匹是善良的,它快樂平和,充滿愛心和激情,真誠幽默,又十分慷慨、忠誠。這兩匹狼一直在戰斗。小孫子急切的問:誰會獲勝?爺爺語重心長的說:你喂養的那匹!
兩匹狼就是心態的兩種選擇。職場人要特別小心:快節奏和高壓力極易喂養邪惡之狼,一旦它強大,就難以再見“大衛”!
“養狼”只是職業化心態的開門課,還要學會角色認知和正能量聚焦。
職場中有四種角色:觀眾、裁判、參賽者和教練;正能量聚焦則包括聚焦目標、聚焦快樂、聚焦正向價值及聚焦當下。想要看到“大衛”,就必須找準自己的角色,并把精力聚焦在正能量之上,這會加碼你的職業幸福感和職業歸宿。
當然,這需要專門的學習和訓練。
5
再說“刻刀”。先亮明觀點:在學校、工作崗位所學到和積累的專業知識,不足為“刻刀”。專業只代表你有資格從事某項工作,想干好,還必須有“職業化行為模式”——這是職業化素養的第二個本事。
職業化行為模式是員工克服困難、提高效率、不斷成長的必備能力!
什么是職業化行為模式?舉個“職業化七有”的例子:身為職場人,至少要做到接受工作有反饋、匯報工作有結果、請示工作有方案、總結工作有價值、交接工作有道德;如果你有職務,還要懂得布置工作有標準、關心下屬問過程。這“七有”是對職場智商的更高考驗,同時也是對職場情商的最低要求!但除此之外,職場人還必須學會結構化思考與表達——高效能人士的必備素養。
世界是結構的,遵循結構規律工作才能事半功倍:與領導溝通,如何在最短時間內表清觀點?這需要金字塔結構。與客戶溝通,如何最有力說服對方接受產品?這需要FABE或RIDE銷售套路。做決策時如何確保正確、有效?你需要SWOT分析法。甚至為討人喜歡,閑聊時都要有SCQA表述框架……正如《結構思考力》課程創始人李忠秋所說:只有透過結構看世界,才能讓自己思考清晰、表達有力、生活清爽、工作高效。
以上都是職場人必備的“刻刀”。只有這樣做事,才能在工作中戰勝困難、減少麻煩,降低溝通內耗和信息誤導,FUCK加班和TMD無用功!
這就是鑿石塊的過程。人人都是自己生命的藝術家,瞧,職業生涯的“大衛”正看著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