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草啊!
如傳說中一樣,寶貝開始不厭其煩地問“是什么?”和“為什么?”
如果我一直回答,她可以一直問下去。
問到我無法回答。
問到我只想回到中學,再學一遍物理、再學一遍化學,最后再學一遍語文,跟魯迅學習怎樣回答才可以讓她停止發問。
?
剛開始,我一直很耐心地回答。
因為我自己也覺得這是挺有意思的事呢,很驕傲可以幫助孩子認識世界,并且因為我的耐心而沾沾自喜,還在心里偷偷嘲笑那些抱怨寶貝問題多的父母們。
直到有一天,我在早教中心遇到一對母子。
兒子才1歲多吧,走路還是一跳一跳的,他不停地指著各種玩具,口中念念有詞:這些十米,這些十米,這些十米……
媽媽看著倒是不年輕了,微微有些胖,但皮膚還算白皙,一根長辮子掛在胸前,增添了幾分韻味。
她一邊翻著一本繪本,偶爾抬頭笑著回答:“寶貝覺得是什么啊?”“媽媽也不知道耶!”“你摸摸看像什么呀?”
然后兒子又說了一些只有媽媽才聽得懂的話,媽媽高興得把大辮子甩到腦后,抱著兒子親了又親:“我的兒子真棒耶,媽媽覺得你說的很對!”
?
回家之后,我開始嘗試。
請原諒我在育兒這條路上天生不羈愛實驗,而且總把自己女兒當實驗對象。
晚飯之后,游戲時間,觀寶自動開啟問題模式。
最近,我的護膚套裝成了她的新寵,洗面奶是爸爸,潤膚露是媽媽,眼霜是寶貝,爽膚水是奶奶,不亦樂乎。
今天早上,我不小心把隱形眼鏡盒子和那些各種霜啊水啊露放到了一起,觀寶像發現了新大陸:“媽媽,這個是什么啊?”
實驗機會唾手可得,實在興奮。
我先照搬長辮子媽媽的話:我也不知道啊!
女兒隨口接了一句:為什么不知道啊?
我繼續實驗:寶貝覺得它像什么?
幾分鐘的安靜,只聽到開關和敲打盒子的聲音。
她突然開心地說:“媽媽,我覺得這個像是小寶貝的游泳裝備,這個是游泳圈,這個是鼻夾。對嗎?”
哇塞,我居然也像長辮子媽媽一樣,對著觀寶又抱又親起來。
?
這樣的實驗結果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一句簡單的“不知道”給我的驚喜和啟發,真是很多言語都難以描述的。
總有一天,孩子會知道那其實是隱形眼鏡盒子,我們原來大可以讓孩子在有限的時間里,把電視遙控板當做滅火器、或者把梳子當成小兔子的耳朵。
因為這份探索帶來的掙扎和喜悅,才是孩子成長中最大的收獲!
在他開口提問之前,寶貝們已經有太多機會,可以直接學習和了解他的每一個所見、所聞、所感。不妨讓他在我們這里,體驗一點小曲折吧,也給我們一條蹊徑,重新認識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