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
結束了昨天一整天的學習,今早看了昨天的筆記,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白天楊平律師的課程,主題是《新商業模式升級》。楊平律師既具有執業律師的豐富經驗,同時又是成功的企業家,還是創業老師的身份,三種身份三種思維方式的跨界融合,使得他的授課獨具特點。
楊平律師認為:「社會的階層,因思維而劃分,不因努力而切割。」
我們既要會埋頭趕路,也要抬頭看天。在2019年,要換一個活法。
還介紹了雷軍的那句話:「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楊平律師認為,法律服務和商學教育的結合,就是一種商業模式的升級。
為什么呢?
律師是為社會,尤其是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的,律師行業本身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商業模式。
然而,律師業的現狀,卻是缺乏明顯清晰的模式。多年以來,還是沿襲著傳統的方式去獲得業務。
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呢?很多律師對于主要的客戶,也就是企業和企業家缺乏足夠的了解。不了解,也就難以溝通。難以溝通,就難以建立信任,也就很難得成交了。
法律是商業的游戲規則,商業是法律的應用領域。
然而,作為律師的我們,以前卻很少去研究商學的知識,而是限于專業的固化思維里面,很少,甚至沒有去主動了解企業家手所思所想。
以前商學院不講法律,法學院不講商學。這種脫節的狀況,導致律師不了解商業,不懂企業家的思維和需要,而企業家也不了解律師,不知道如何高效地和律師溝通,找到合適的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服務,從而規避法律風險。
每一筆交易,每一個合同,企業經營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法律,也都需要律師。
當然,在課上,楊平律師還就商業模式和思維,做了很多結合實例的講解。
感
雖然近年來主動學習了一些經濟學知識和商業模式的課程,但是在具體的應用上,還是缺乏系統的思維。
而自己作為律師的商業模式,現在回想起來一直是很傳統的模式,不知道怎樣去宣傳去推銷自己,去展現自己的價值,而是被動地方式獲取客戶。實質上是沒有商業模式。
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參與投資了匯永共享商學院這家律師創業成立的公司,以提升自己的認知,并增大自己的能力圈,以股權設計、稅務籌劃、大額保單、移民及家族財富傳承等方面的業務,更好地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服務。
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不應該再有局限的角色思維,即我是律師,我只能打官司、只能做法律顧問,而不考慮客戶的實際需求,那樣會畫地為牢,越走越窄。
思
一個人總是要去不斷地超越自己,不斷提升的。不斷提升自己,實質上是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
人生成就,是核心算法乘以大量重復動作的平方。
這個核心算法,就是要做對的事,要理性而開放,并不斷實踐。
學習是第一步,要有成果的人學習。而對于我們來說,學習是為了用于實踐,不斷嘗試,不斷試錯。
要從溫故而知新,到溫故而創新。
行
這次學習回去后,按照項目管理的方法,完成講座和文章,并開始授課,不斷迭代完善。
匆匆寫就,完成日更再說,還有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