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剛出地鐵站,還走在回家的路上,放在口袋里的手機就想起了熟悉的震動。不用說,肯定是爸爸打來的。滑動屏幕,“父上大人”幾個字在屏幕上正跳動著快樂的音符。劃下接聽鍵,聽筒那頭傳來熟悉的河南方言:“下班了嗎,什么時候回家啊,吃飯了沒有?”我像完成作業對這些問題一一作答,聽完我的情況,我爸放心地掛斷電話,前后的通話時間還不足兩分鐘。
給我打電話的爸爸,此刻正在山東出差,按理說應該很忙。可即使再忙,他也都仿佛對我開啟了二十四小時隨時監控一樣清楚地知道我什么時候下班,哪一天休假,并總能在我剛有時間接電話的時候給我打個電話提醒我吃飯或讓我回家看媽媽。
關于這點,我常常用“身在曹營心在漢”來“取笑”他,因為這么多年以來,不管我在哪里,不管離他多遠,他的電話都會像個GPS一樣對我進行“實時監控”。哪怕的通話時間都不足五分鐘,聊的也都是有沒有吃飯,周末去哪玩兒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他的電話,卻從來沒有斷過。
爸爸的時間軸,永遠都是圍著我轉。
02
常常對朋友說,我平生最害怕的,就是看到我爸的未接來電,因為每當我滑動手機看到屏幕上顯示有十幾個未接來電時,生性悲觀的我就會以為有什么不好的大事發生。那些電話往往是爸爸打來的,而當我再打回去才知道并沒有什么大事兒,只是如果我不接他就會一直打。
到現在為止,關于爸爸的未接來電,記憶最深刻的有兩次。
第一次是在大一寒假,做寒假工的公司舉辦年會,我和部門姐姐一起報了年會表演的舞蹈,因為平時上班沒有時間排練,就利用休假的時候去公司彩排。
爸爸一向對我哪天休假記得清清楚楚,所以本該休假的那天上午,他一早就做了好吃的等我回家。
說起來從家到公司步行也就五分鐘的距離,但那天因為太匆忙就把要去公司排練可能會晚點回家的事忘了對他說了,結果一個上午,我們都在排練,音樂開的聲音很大,別的什么都聽不見,等我中場休息去看手機時發現有8個未接來電,還都是爸爸打來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情況的我立馬打了過去。接到電話的那頭快要急瘋了,媽媽說如果我再不接電話爸爸就快要準備報警了。
我哭笑不得:不接電話的原因有很多,打一個不接就代表我有事,那你打再多不也沒有用嗎,干嘛瞎擔心。
爸爸反駁:現在女大學生走失的案件那么多,萬一你是在外面遇到壞人怎么辦啊。
03
第二次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今年三月我找工作期間的事。
我來廣州參加工作面試,面試通過了工司要開宣講會,因為開始的比較晚,宣講會開完已經晚上七點多了。我家住在佛山,從廣州回我家需要一個半小時的車程。
按照平時,我最遲每天晚上八點也能到家,可是那天因為是面試,本來就很緊張,再加上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宣講不知道會開到什么之后我就忘了把可能會晚回家的事告訴我爸。
電話是在宣講會快要結束的時候打過來的。臺上HR還在講話,我理所當然的就按了掛斷,然后回復了一條快捷短信說我現在不方便接電話。可爸爸就像根本沒有收到我的短信似的還一個勁的打過來,雖然我已經一遍遍的發短信說我還沒結束結束后會立馬回電話,可是他的電話還是不屈不饒的打過來。甚至還發短信說非讓我回電話不可。
我當時也覺得很委屈,于是就和爸爸杠上了,一遍一遍的掐斷他的電話,心想他怎么能這么不理解我。
等終于結束后我給他回了一個電話,沒等他發話我就開始埋怨他,說找一個工作多么不容易,他為什么還在那么緊要的關頭明知道我不方便接還一遍一遍地打。
那個時候外面正好下起了小雨,我沒有帶傘,再加上心里滿滿的都是委屈,就開始把這么多年他對我的限制,以及他是怎么每次雞毛蒜皮的事都開始給我打這么多電話的全宣泄了出來。他只是靜靜地聽我說,等我全說完后,他只說了一句話:先找個地方吃點東西,不著急了,安全回來最要緊。
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其實他做了這么多,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確保我的安全啊,對他來說,我的安全是比天還大的事。
04
已經忘了爸爸這種“未接來電似的嘮叨”是從哪一天開始的了。好像這么多年以來,我已經習慣了他不管去哪里出差都對我每天要干嘛記得清清楚楚,不管我離他多遠他都會至少兩天給我打一個電話。而在他的這種寵溺中,我卻一天天的把這種愛當作是一種理所當然,甚至是忽視。
我會在每次對他講完我假期去哪玩他表示擔心后再發旅行照片時把他拉進一個看不到我的朋友圈的分組里;
我會在他對我的戀愛問題表示擔心時每次發秀恩愛的照片時都把他拉黑;
我會在和朋友出去玩時看到他的未接來電也懶得再回復;
我會在他一遍一遍地問我什么時候回家時一拖再拖……
原來這么多年,我們一直處在這樣如此不對等的關系里。爸爸就像是一個日漸蒼老的大樹,他一直都在那等著我,守護著我的安全。而我卻是一只脫了線的風箏,一直想往高處飛,所以這么多年來我們一直漸行漸遠…
05
曾經的我以為,爸爸的一生算不上成功的一生。四十出頭的年紀,已是人到中年,沒有什么興趣愛好,對于一切都覺得索然無味。所以才會把所有的心思放在我們身上,放在自己的子女身上。因為他的生活,太過于乏味單調,所以才會把子女的一切都記得清清楚楚,孩子什么時候休假了,什么時候下班了,什么時候方便接電話,什么時候心情不好不應該打擾……
現在想想,之前的想法是多么的膚淺啊。要有多么深沉的愛,才能把對孩子的愛,跨越幾千公里,還計算的分毫不差?要有多么大的耐心,才能在電話那頭一次次不接通時,還一遍一遍地撥,因為總害怕,萬一孩子真出了什么事呢?萬一再打一遍她就接了呢。
才發現原來已經忽視爸爸這么多年,而從來沒有站在他的角度為他考慮過一絲一毫。那一個個的未接來電背后,隱藏了他多少的嘆息,擔心和心寒?
也許,作為子女,就注定了這一輩子,我們會一直欠著他們,而他們卻不求回報。我們往前走的每一步都是負罪前行,都承載著對他們的虧欠。如此,我們還有什么資格不愛惜自己,還有什么理由去輕言放棄不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