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嘟嘟君和一位朋友在聊天中得知,他6個月大的孩子經常發出喉鳴音,一開始覺得是孩子喉嚨里有痰,后來發現喉鳴音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在睡覺時。
嘟嘟君的朋友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后才發現,原來是由于孩子喉軟骨發育不良導致的。
什么是喉鳴?
新生寶寶呼吸不暢,氣流通過梗阻的氣道產生湍流而形成的病理性呼吸音,即喉鳴音。
怎么判斷喉鳴?
寶寶吸氣時,喉嚨發出“呼嚕”的聲音,有持續和間歇兩種,有的寶寶在吸氣時會發生胸骨上窩、鎖骨上窩、劍突下凹陷。一般沒有咳嗽,吞咽正常。
孩子喉鳴的原因有哪些?
1. 先天性先天性單純性喉喘鳴(喉氣管軟骨軟化癥),先天性喉氣管發育異常(喉蹼、會厭兩裂、會厭過大、聲門下狹窄、氣管狹窄等),先天性大血管異常(雙主動脈弓),先天性喉囊腫或腫瘤(喉囊腫、喉血管瘤、喉乳頭狀瘤、喉內甲狀腺等)。
2. 后天性外傷性喉喘鳴(產傷、喉水腫、獲得性聲門下狹窄),神經性喉喘鳴(聲帶麻痹、喉部神經肌肉不協調)。
總之,引起寶寶喉喘鳴的原因很多,很容易誤診。一旦發現孩子有喉喘鳴應及時去醫院做喉鏡檢查,有條件者應做喉部CT,以免貽誤治療。
孩子喉鳴有哪些明顯癥狀?
1.嬰兒出生后在吸氣的時候會出現喉鳴聲。
2.吸氣時伴隨著胸骨上窩、兩側鎖骨上窩以及下部肋間隙凹陷。
3.寶寶在哭鬧或活動的時候喉部的鳴音會加重。
4.也有極少部分寶寶會出現呼吸窘迫、喂養困難等。
如何預防孩子喉鳴?
1.父母還注意經常為孩子補鈣,可服用維生素AD制劑及鈣片,多曬太陽,以促進鈣的吸收。
2.平時要注意預防孩子受涼及受驚,以免發生呼吸道感染和喉痙攣,從而加劇喉阻塞。
3.避免讓孩子吃刺激性和容易生痰的食物,飲食應盡量清淡。
4.為避免喉頭干燥難受,應該多喂寶寶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
如何治療寶寶喉鳴?
1.先天性單純性喉喘鳴一般不需特殊治療,只需加強護理,注意預防呼吸道感染,至18~24個月后隨著喉腔增大,喉組織漸變正常,喉鳴即漸消失。
2.后天性喉鳴,父母要加強護理,預防感冒、腹瀉等誘發因素,適當補充鈣和維生素D,多帶孩子曬太陽,預防并發癥發生。
3.父母要注意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同時給予足量鈣劑,及時添加輔食等輔助治療,如發作較重,吸氣困難,可調整嬰兒體位,取側臥位可減輕癥狀。
4.喉頭水腫者嚴重者,使用地塞米松及10%葡萄糖酸鈣消除水腫,個別患兒可使用解痙平喘藥物,偶有嚴重喉阻塞者,可行氣管切開術。
5.神經性喉喘鳴對于神經性喉喘鳴可試用東莨菪堿,劑量從小劑量開始,每次0.02mg/kg靜脈滴注,1次/d,若無效可逐漸加量至每次0.04~0.06~0.08mg/(kg·d),用至喉喘鳴癥狀消失。
6.有呼吸道感染時,有肺炎者,給予抗生素治療,并發呼吸衰竭患兒可使用機械通氣,肺部聽診有痰鳴,給予超聲霧化吸痰以及經常拍背、做好呼吸道護理等。
7.低鈣性喉喘鳴,嬰兒性手足搐搦癥中所見的喉痙攣至喉喘鳴,應用鈣劑和維生素D治療。
8.手術治療,先天性喉、氣管發育異常,大血管異常及先天性喉囊腫、腫瘤等引起呼吸困難者均須及早手術治療。聲門下狹窄的治療須根據梗阻程度而定,輕者不需特殊治療,俟喉腔增大后癥狀自然消失,重者須作氣管切開術。
寶寶產生喉鳴現象時,父母還要注意觀察有沒有其他癥狀表現。
1.毛細支氣管炎:喘息癥狀和哮喘相似。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引起,多見于6個月內嬰兒。
2.哮喘性支氣管炎:多發于1~4歲嬰幼兒;伴有發熱,炎癥好轉后,喘息隨之消失;沒有明顯呼吸困難,起病較緩慢,病程可持續1周。
3.吸入異物:3歲以下寶寶最常見,進食過程突然出現嗆咳、喘息、發紺,甚至窒息。如果異物在氣管內可以活動,用力咳嗽時氣流沖出氣管的同時沖擊到異物會發出“papa”聲。
4.環狀血管壓迫:氣管和食管周圍有畸形血管環繞氣管,造成壓迫。新生兒起出現呼吸困難和喘息,俯臥姿勢喂奶時最明顯。
5.咽后膿腫:多見于2歲以下寶寶,膿腫位置較低時壓迫氣管引起咳嗽,喉部出現痰鳴,類似喉喘鳴。
6.白喉:因為接種疫苗,白喉很少發生。發病溫和,咳嗽喘息、呼吸困難伴有低熱,咳嗽比喘息嚴重。
嘟嘟君提示:喉鳴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如何孩子沒有其他特別明顯的癥狀,父母就無需過多擔心。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喉軟骨會逐漸發育好,硬度增加,一般在兩周歲左右能自愈。
(本文選自微信公眾號“兔兔嘟嘟”)
關注微信公眾號:兔兔嘟嘟(ID:tutududu_),我們每天推出實用、有趣的兒童故事和專業、前沿的育兒資訊。每晚八點與你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