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羨慕七月平淡安穩的生活,亦羨慕安生漂泊天涯的快活。
七月想成為安生那樣有趣的人,安生想擁有七月那樣有牽掛的人生。
七月想成為安生,安生想成為七月。
電影的最后,我多么希望現實如同小說《七月與安生》中寫的那樣,安生擁有七月般安穩的生活,而七月背上行囊浪跡天涯,四海為家,過上安生曾經擁有的生活。
可是,現實往往不能如愿。
故事的開始,是十三歲的時候,七月與安生都還小,都還是懵懂不知的小孩子,好奇著身體發育帶來的變化,在大人不知道的地方釋放本性,做一個淘氣的小孩子,那個時候,真的是年少不知愁滋味,那么簡單,又那么美好。
蘇家明應該就是校園時代的男神吧,學習好,人長的帥,笑起來既陽光而又溫暖,七月自然而然地喜歡上了這樣的蘇家明,在小屋里告訴安生自己喜歡的男生,后在安生的鼓勵之下,勇敢告白,然后在一起。
都是同性排斥,異性相吸,蘇家明好奇安生這樣的女孩子,而安生,也喜歡上了陽光燦爛的大男孩蘇家明。
在安生心里,七月重于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所以,她選擇了離開,說什么闖蕩江湖,喜歡吉他手,所有的一切都是托詞,都是自己欺騙自己的理由。
而七月呢?就好像每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人,上高中,升大學,找工作,結婚,生子,從一個家庭到另一個家庭,生活好像是白開水,沒有一點味道,一眼便可以望到一生。
七月與安生,就是一個鏡子,照見我們所有人的生活,渴望浪跡天涯,卻又希望擁有平淡安穩的生活,歲月安然,時光靜好。
蘇家明去北京闖蕩了,安生厭倦了流浪的生活,回到了七月身邊,她們一起旅行,驀然發現,生活環境的不同早已改變她們的心境,七月因著多年的工作,小有積蓄,而安生呢,四處闖蕩,居無定所,哪有什么錢可以這樣放肆呢?所以,安生帶著七月住青旅,混飯吃,而七月,帶著她住賓館,吃龍蝦。
幾年不見,她們早已過上截然不同的生活。
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但只是表面而已,之后她們爆發爭吵,然后離開,七月追了出去,但只是眼看著她離開。
十八歲的時候,七月沒有挽留安生。
二十三歲,七月還是沒有挽留安生。
都說陳年老酒最香,感情應該也是這樣吧,那么多年過去,安生還是愛著蘇家明,蘇家明也沒有忘記安生。
但是,無論是蘇家明,還是安生,都把七月看的很重。
所以,安生摘下了早已習慣了的菩薩項鏈,蘇家明選擇回到老家與七月結婚。
蘇家明逃婚了,七月離開家鄉,本以為她可以像安生那樣,闖蕩江湖,過上無拘無束的生活,可后來才發現,那只是幻想,現實中的七月懷上孩子,找到在學校學習的安生,兩人握手言和,重歸于好,七月生子,后來大出血離世,安生哭著在死亡通知書上簽上自己的名字,養育這個孩子,成為曈曈的媽媽。
安生麻痹著自己,告訴自己七月出去闖蕩江湖,她不去想她在哪里,什么時候回來,她寫著《七月與安生》,回憶著兩人之間的歡笑與淚水,把現實中的不堪變成書中的美好,希望故事里的彼此都有一個好的歸宿,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彼此成全,彼此美好。
我是七月,我想成為安生。
我是安生,我想成為七月。
每一個七月心里都住著一個安生,安生心里又怎么不會有一個七月?
大冰有一句話流傳甚廣,“愿你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跡天涯。”朝九晚五和浪跡天涯并不矛盾,同樣,安生和七月也不矛盾。
縱然你是七月,也可以是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