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為什么不能好好說?
為什么要用唱的來"折磨"彼此?
你這磨人的小妖精!
?先看一段典型能說非唱的蛇精病代表:
粗口唱出來也是甜甜噠!
很多人不理解音樂劇這種形式,
可以用說的來完成的事情,
為什么一定要用唱的?
你們怎么看?歡迎在后臺回復我!
千年等一回~ei~等一回~ei~ei~
推薦十部怎么都不肯好好說話且叱咤好萊塢、百老匯多年的作品:
1.《理發師陶德》(Sweeney Todd)
電影版在2007年上映之后拿了不少大獎,奧斯卡、金球獎、土星獎,Balla Balla。德普作為男主角,也得到了奧斯卡最佳男主的提名。這部根據音樂劇改編的電影作品在豆瓣上的評分是7.7,評價褒貶不一,感興趣的可以去翻下。
音樂劇版就不用多說了,1979年百老匯首演之后,它的足跡遍布多國多個城市,給全世界喜愛音樂劇的人帶去了完美的演出。30多年的經久不衰,足夠證明它受歡的迎程度了吧。
2.《發膠》(Hairspray)
電影版也是在2007年上映的,比《理發師陶德》早幾個月。這部影片同樣是根據百老匯版本改編過來的,但之后的獲獎情況并不如百老匯音樂劇那么樂觀,不過這也并不說明觀眾不喜歡它,畢竟,有屈伏塔在其中的反串演出,還是挺吸人眼球的。
音樂劇版就風光無限了,獲得了13項托尼獎的提名,并斬獲了其中的8個,包括最佳音樂喜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原聲音樂等等。總的來說,這部主題大眾化,角色可愛化,音樂通俗容易記的經典作品,得到了兩道上觀眾們的喜愛。
3.《追夢女郎》(Dreamgirls)
故事本身就是講美國流行樂壇的事,所以電影版制作方搬出了強大的演出陣容:前真命天女組合中的碧昂絲、奧斯卡影帝杰米·福克斯、喜劇天王艾迪·墨菲、電影屆元老人物丹尼·格洛弗……不過從后期的獲獎情況上看,男女配角的表現倒是不俗,男配獲得奧斯卡提名,女配直接獲獎。
之前借由百老匯服裝設計師 William Ivey Long 的設計作品提到過這部劇,它并不是《貓》、《歌劇魅影》那樣的大制作大名氣的作品,但自80年代的百老匯音首演至今,仍有著不容小覷的實力。百老匯舞臺,華麗的服飾,追夢的女人,曼妙的歌聲,這確實是一部百老匯佳作。
4.《芝加哥》(Chicago)
私心地說一句,這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部。影片中用貌似“贊美”的口吻,把上個世紀20年代以芝加哥為代表的浮躁心態徹徹底底挖苦了一番。第7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從情節、舞蹈到音樂,都是非常值得鑒賞的。就算是現在,優酷上的電影版還是收費的。
1975年6月,音樂劇版本《芝加哥》于紐約46街劇院首度公演,贏得觀眾的一致好評,成為了極受歡迎的百老匯舞臺劇之一。不過雖然如此,在當年的托尼獎上,10項提名竟然沒一個中的。想知道當年打敗它的是誰么?——是天真!!!開玩笑啦。是《歌舞線上》(A Chorus Line)。
5.《曾經》(Once)
一部很干凈的愛爾蘭音樂電影,2007年上映,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男主角 Glen Hansard 在里面沒名字,但他本人是愛爾蘭的著名音樂人。影片情節很簡單,但在豆瓣評分8.4,音樂雖然好聽,但是劇中并沒有歌舞,所以有人也覺得,這像一部超長的MV。這事兒,淫者見淫吧。
因為電影版本的成功,所以在2011年,它被改編成音樂劇版本搬上了外百老匯的舞臺,2012年又在百老匯首演大獲成功,獲得同年托尼獎的11項提名。
6.《窈窕淑女》(My Fair Lady)
這部60年代的電影上映后,在商業和藝術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不僅票房大賣,在當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還獲十三項提名、奪得八項大獎。不過,赫本作為女主角并沒獲得獎杯還挺遺憾的。
音樂劇版本在50年代中旬登上舞臺,先后在幾大劇院連演,在當時它算是連演時間最久的百老匯音樂劇了,奪下該年托尼獎最佳音樂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等6大獎項。此后于1958年登上倫敦舞臺,同樣盛況空前。“I Could Have Danced All Night”、“On the Street Where You Live”、“The Rain in Spain”等歌也傳唱至今。據說最新復排版將由“007版《窈窕淑女》”——《王牌特工:特工學院》中的Colin Firth主演!!!
7.《國王與我》(TheKing and I)
另一部五、六十年代的經典歌舞片,奧斯卡影帝Brynner很帥,女主角的歌聲很美,但是他人配音的,同一個配唱者(瑪尼·尼克森)還代唱了《西區故事》和《窈窕淑女》的女主角。總之,畫面、演員、配樂和舞蹈很美,值得大家再翻出來看一遍。
音樂劇版自1951年在百老匯公演以來,曾在全世界上演超過5萬場次。制作當屬精良,是當時投資最高的音樂劇,連芭蕾舞段落的舞衣上鑲嵌的珍珠,都需要3位工作人員花一個月時間縫制完成。值得一提的是,《國王與我》首次在音樂劇中大量使用亞洲演員,形成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亞裔演員面試潮。
8.《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
迪士尼公司出品,同樣是60年代的電影作品,也算是美國影史上最受觀眾歡迎的偉大影片之一了。女主角 Julie Andrews 是英國的歌劇演員,觀眾們廣泛的評價是,歌和演都比赫本好,就是長相上略輸了點。回到作品本身,劇中的舞蹈和音樂讓人贊不絕口,本片還創造了一個英語中最長的單詞:supercalifragilisticexpialidocious!不懂的趕緊查去~
到了2004年,這部片子被搬上了百老匯舞臺,另外在影片基礎上,添加了“Anything Can Happen”、“Temper, Temper”、“Brimstone and Treacle”等曲目。舞臺劇推出后,社會反響極其熱烈,被奧利弗獎、托尼獎各種提名,并在世界各地巡演。
9.《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
10.《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這兩個大制作放在一起說,知名度不用提,國內大部分觀眾一提起音樂劇,想到的大概就是這兩部外加《貓》、《西貢小姐》。今天就不提它們獲獎、受歡迎這些問題了,而是糾正大家一個觀念。
大部分人把《歌劇魅影》和《悲慘世界》稱為“四大音樂劇”之二,但其實歐美戲劇圈子里并沒有“四大”說法,只是有過“巨型”音樂劇描述,是拿卡梅隆·麥金托什(Cameron Mackintosh)制作的那四部音樂劇來舉例子,說其耗資巨大、舞臺美術、服裝、特效絢麗,規模宏大,同時票房收入頗豐,劇目常演不衰,商業上取得極大的成功,藝術上也堪稱經典,雅俗共賞。而中文媒體、演出主辦方偷換概念,大肆炒作“四大”,好像這四大是世界上最好的四部音樂劇,其實其真正的意思應該是“規模大”,而非最好。
所以記住了,以后別再跟風說什么“四大音樂劇”,根據我上面的論證去糾正那些不明真相的群眾吧!(完)
每日一問:有話不好好說是一種病嗎?
放棄治療多年?or?是病沒藥咋整
七幕人生 / SevenAges
| 藝術 | Enjoy |極致| Classical | 華麗 | Incredible| 爵士 | Amazing | 搖滾 | Decent | 驚艷 | Original | 幽默 | Relax |專業| Today | 生活|
手賤?試試把食指長按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