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段時間聽復旦女神陳果的課,她談到朋友是無用的,無功利之用,君子之交淡如水嘛。但好笑的是,中國人有個傳統的思維——用,無論什么東西,得到它之前首先考慮該如何用,連佛都敢用,“無事不登三寶殿”,“臨時抱佛腳”。殊不知,那些能令人開心的東西,多是無用的。
1.朋友是無用的
? ? 從前的車馬慢,時光也慢,一盤花生,一壺酒,就能結交一個真心的朋友。而如今的社會,時間仿佛被按下了快進鍵,我們不停地在做著選擇題,我們以為精簡的人生才是成功的,卻不知道我們窮盡努力走完的一生,只是走出了時間 ,卻遺落了沿途的美景。
? ? 交朋友并不是為了從他那兒得到什么,而是給予,是奉獻,是我能為你做什么,我感激與你相遇,感激在人生這孤獨的舞臺,有一個志同道合的人愿陪我走一程。你讓我明白我是有用的,我的時間是充實的,我的付出是有意義的,而這些讓我快樂。
? ? 更深一層的,陳果也曾談到,朋友和知己的區別。有一段時間,她過得很好 ,但一個還不錯的朋友卻不開心,她很疑惑,那位朋友說:我是希望你過得好,但不要比我好。
? ? 生活是需要面具的,因為很多時候,真相是殘忍的,甚至丑陋的。我們會嫉妒身邊比自己好的人,而崇拜遙不可及的比自己好的人。
? ? 但知己不一樣。我希望你過得好,我過得好;我希望你過得好,盡管我不好;我希望你過得好,哪怕我不好。
? ? 真正的友情一定可以像愛情那樣純粹美好,如果你沒有遇見,不要抱怨,也不要否認,在時光里靜候,把自己變得越來越好,變成下一個朋友可能會喜歡的樣子。
2.文學是無用的
? ? 我的初中語文老師,曾說過一句話 ——文學能夠讓人的靈魂不死。我一直記得很深,并且在時光里慢慢品味。
? ? 回想從古至今,那些飽讀詩書,錦心繡口的文人,多是窮困潦倒的。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何其悲壯;李白,自稱臣是酒中仙,何其倨傲;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何其憐憫。縱有千古之才,也只能讓人扼腕嘆息。更不用說,那科舉路上的浩浩大軍,淹沒在歷史的風塵。
? ? 文學不能給我們帶來什么,無功利之用。但當我讀到“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時,我是那么感傷;當我讀到“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時,我是那么自由;當我讀到,“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時,我是那么愜意。我傷春憫秋,我熱愛生命,我學會感激,我懂得慈悲,文學讓我感受到我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這是一件多么讓人幸福的事。
? ? 生活在物欲橫流里的我們,不再為溫飽發愁,不用為衣食住行搏命,然而,我們快樂嗎?我們何等空虛。我們聽著最新的相聲,看著最熱門的綜藝,卻回想起多年前的那個午后,和小伙伴分享一根冰棍的歡樂。
? ?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 ?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 ?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 ?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