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自己對很多事情的認知,對于我來說是一本教科書式的著作,在閱讀的過程中有很多“啊!原來如此”的時刻(A-ha Moment)。很多在此之前只是稱得上是一種感覺的東西,現在已經有了清晰的認識。
比方說腦力工作和體力工作者的衡量標準到底有什么不同,我們所做的工作必須要以對外部產生價值為根本,等等。
最近印象比較深的是對于通才的定義。能夠在一個領域精通,但能對其他領域也有所了解,從而將其所學用另一種語言通俗易懂的表達出來,讓別人明白的人就是通才。
聯想到自己之前做老師的時候,如何把一堂語法課上的出彩,一定是用學生能聽得懂和感興趣的語言去解釋語法,為此會花很多時間想例子找圖片,比如講時態用小紅上學路上撞了幾次樹為例。
再難懂的所謂語法知識,學生都能夠聽懂,這不在于聽的人的智商高低,而在于講的人是否從心里真的愿意讓你理解這個知識。
反而觀之,自己上學時總是覺得枯燥乏味尤為深奧的學科,別人和自己交流時淺嘗輒止的講述,大多是因為對方的不用心或為了故弄玄虛的掩蓋,這是社會大眾普遍存在的“不真誠”。
回歸人與人之間的鏈接,這種鏈接不應該當作是為了展示自己學識的平臺,永遠找著下一個契機見縫插針的表現,而是「真正的想交流」,在鏈接中踐行真誠。
mel和別人的交流就帶著這樣的真實感。因此不管是和他交流還是聽他和別人交流都讓人非常舒服 。
以上是閱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意義的一個小部分。
以此為例,從大的角度上來說,于我而言,
這個意義就在于知道自己工作是為了什么,怎樣才能更好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