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第一節(jié)? 商品與勞動
《資本論》這本書在經濟領域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 ? ①? 商品是為了交換而生產的產品。目的很明確,是為了交換,而不是為了使用。又進行交換就無比具有使用價值,能給別人提供具體的用途。為了交換,同樣需要一種可以比較的價值尺度來進行,這就是包含在其中的價值。把包含在其中的價值用貨幣來表現(xiàn),這樣就使得交換變得更容易。
? ? ? 無論生產的是精神產品還是物質產品,只要是用來用于交換的,都可以把它叫做商品。
? ? ?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文章也是一種商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因此寫文章的人就有考慮這篇文章的使用價值是什么?能夠揭示什么規(guī)律,能夠給人提供什么幫助。
? ? ? 資本論這本書是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條件下,圍繞著資本所進行的社會關系一系列規(guī)律的闡述。
? ? ? 學習資本論能夠讓人清晰地看到資本主義社會,圍繞著資本的所有者和出賣勞動力的勞動者,相互不同的階級因為資本這一紐帶而聯(lián)系在一起。
? ? ? 通過學習進一步認清了生產關系,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的具體存在。而決定生產關系的最根本的因素是生產力。決定生產力最重要的力量掌握在誰的手里,誰就更有話語權,更有對資源的支配權,在分配中取得更大的份額權。
? ? ? 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規(guī)律決定的。
? ? ? ② 同時,從勞動的角度來討論商品:
具體勞動生產了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抽象勞動則生產了商品的價值。這種勞動的二重性也決定了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切勞動都可以看做是人類勞動力的耗費;從抽象的人類勞動來看,一切勞動尤其是有一定目的的耗費,有用勞動都可以形成商品價值。
? ? ? ③結合商品與勞動來看:商品的價值是勞動創(chuàng)造,而勞動的價值也是由商品價值提現(xiàn)而產生,例如:A公司花費了5年以及300萬元開發(fā)一個產品,結果產品開發(fā)成功后,B公司同時成功開發(fā)了一個相同類型的產品,但B公司的產品在每個性能都優(yōu)于A公司的產品,且B公司產品的價值相比于A公司更低。在這樣的情況下,A公司的勞動可以說是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所以說勞動與商品的價值是相互提現(xiàn)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