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24萬件,除十大鎮館之寶,河北博物院還有哪些精品不容錯過?
河北博物院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文化廣場,是河北省綜合性博物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
安檢進入后,在大廳里,先是看到這個祈年殿模型,后面是博物院的舊名。2014年6月9日,河北博物院揭牌成立。
河北博物院有文物藏品24萬件,其中一級品340件(套),二級品1926件(套),三級品17383件(套)。
最具特色的藏品:滿城漢墓出土文物、中山王墓出土文物、河北古代四大名窯瓷器、元青花、石刻佛教造像、明清地方名人字畫以及抗日戰爭時期文物最具特色。?
1、史前部分
除了常見的各種石器,河北博物院比較獨特的東西是這些陶制的面具:
這些陶面具發掘于河北易縣北福地遺址,這是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人們居住的是半穴居的住房,在生活區,有一處空地,似乎是專門用來祭祀。在此地出土了145片陶面具殘片,復原了12件。
2、商代遺址
河北境內有100多處商代遺址,青銅是主要文物:
夔紋蟬紋銅鼎:
蕉葉紋銅觚:
商代饕餮紋銅鉞:
3、藁城臺西遺址
石家莊的藁城臺西是河北的一處重要商代遺址。
1973年,河北省文管處對臺西商代遺址進行發掘,發掘面積1889.75平方米,發現房屋遺址14座,水井兩眼,灰坑134個,墓葬112座(其中有奴隸殉葬墓10座)。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玉器、青銅器等3000多件。?
這里出土了我國最早的鐵器——鐵刃銅鉞,證明3400年前,先民已經把鐵用于制造兵器:
藁城臺西出土的四面人頭陶形蓋:
藁城臺西出土的卜骨:
藁城臺西也出土了最早的中醫工具,砭鐮。發現時是裝在棺外的一個漆盒中,當是墓主人常用之物:
藁城臺西出土的最早的釀酒作坊,發現一整套釀酒器物,出土了8.5公斤人工培育的酒曲,還有大量的植物種仁:
4、燕國故事
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召公奭(shi)于燕地,建立燕國,到公元前222年被秦國滅亡,存在800余年。
易縣燕下都老姆臺遺址出土的透雕龍紋銅鋪首(其實是燕國宮殿大門上的門環,十大珍寶之一):
銅鋪首通高74.5厘米,重21.5公斤。整體是獸首銜環造型,獸首主體為我國古代傳說中的怪獸——饕餮。
寬眉巨目,圓眼吊睛,兇猛無比,鋒利的牙齒從口角兩邊露出并上卷,口鼻兩邊有須。
饕餮額部飾有一立鳳。鳳冠飽滿,頸向前伸,昂首瞪目,尾部翹起,兩爪粗壯尖銳,各抓一蛇。
鋪首兩側各有一條向上攀爬的龍,剛勁有力又不失靈動,頸部從上端兩側向前彎曲,頭部向前伸,張口露齒,虎視眈眈地看著下方。
燕下都遺址出土的建筑構件:
部分出土的陶制禮器:
陶制八簋:
鐵胄,就是頭盔,戴起來應該很不舒服:
出土的兵器:
燕國的貨幣:
5、中山古國
中山國是春秋戰國時鮮虞仿照東周各諸侯國建立的國家。
1974年,河北省文物管理處在平山縣三汲鄉的南七汲村發掘一號、三號、四號、五號和六號等戰國時期墓葬,也出土了龐大的車馬坑與陪葬墓,并同時發現中山國的都城靈壽古城,發掘出大批具有明顯北方少數民族文化風格的青銅飾品。
中山王舋(cuo)銅方壺:
中山王舋鐵足銅鼎(十大珍寶之二,此件為復制品):
禮器,高51.5厘米。鐵足大銅鼎是戰國中山王墓出土九鼎中的首鼎。銅身,鐵足。外壁刻有銘文77行469字,記載了中山國相邦司馬赒率師伐燕、擴大疆土的功績,告誡后代吸取歷史教訓,警惕周邊諸國的進攻。
錯金銀龍紋銅方案(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十大珍寶之三):
案面已朽,僅存案座,邊長47.5厘米。
底部是兩雄兩雌跪臥的梅花鹿,四龍四鳳組成案身。
四龍獨首雙尾,上吻托住斗拱,雙尾向兩側盤環反勾住頭上雙角。四鳳雙翅聚于中央連成半球形,鳳頭從龍尾糾結處引頸而出。
此物集鑄造、鑲嵌、焊接等多種工藝于一體,復雜精巧,無以復加。?
中山王舋錯金銀銅牛屏座:
中山王舋鐵火盆:
中山王舋銅扁壺,出土兩件,一件盛的是清水,另一件內是酒,即瓶子里裝的藍綠色液體:
錯金銀銅虎噬鹿屏座(十大珍寶之四):
通長51厘米。猛虎身軀渾圓、色彩斑斕,弓身右曲,三足著地,一爪騰起,正將捕捉的小鹿送入張開的巨口之中。?
錯金銀雙翼神獸,即博物院門前把門的那位:
錯金銀銅板兆域圖(中山王陵區的建筑規劃圖):
錯金銀銅版兆域圖整體平面呈橫長方形,一次模鑄而成。長96厘米,寬48厘米,長寬比例為2:1。
正面是金銀片條鑲嵌出的實線構成的圖形,各個部分及所注文字的位置左右相互對稱、結構嚴謹。英國著名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稱它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銅版地圖”,它是世界上目前發現最早的帶有比例尺的建筑規劃圖。
鐵足銅鼎:
錯金銀銅豹:
錯金銀篆文銅壺:
狩獵宴樂圖銅豆蓋:
6、漢代滿城遺址
1968年,在河北滿城縣陵山,戰備施工人員發現了兩座千年古墓。
此時正值特殊時期,消息傳到中央后,周總理親自出面,安排郭沫若親自主持發掘,甚至指定軍方協助,這就是中山靖王劉勝和王后竇綰的墓葬。
中山國是漢代諸侯國中較大的一個,名稱沿用戰國時期的中山國,首府是盧奴,今河北定州市。
兩座墓葬在陵山主峰東坡,相距105米,出土文物1萬多件。下圖為模仿示意圖:
最珍貴的,當然是金縷玉衣:
劉勝金縷玉衣(十大珍寶之五):
劉勝金縷玉衣是中國首次發現、規格最高、最完整的玉制葬衣。按人體結構比例制作,長1.88米。分為頭罩、上衣、手套、褲筒和鞋等五部分。
全套玉衣由各種形狀的玉片組成,玉片四角有孔,用金絲加以編綴,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
與玉衣同時出土的有鑲玉鎏金銅枕、玉眼蓋、玉鼻塞、玉口琀、玉耳塞、肛門塞等,組成一套完整的葬玉。
這是竇綰的金縷玉衣,兩者玉片編織方式不同:
長信宮燈(十大珍寶之六):
通高48厘米,通體鎏金,宮女跪坐執燈形象。
宮女梳髻覆幗,著深衣,跣足。
由頭部、身軀、右臂、燈座、燈盤、燈罩等部分組成,各部分可拆卸,燈盤可轉動,燈罩可開合。
宮女體臂中空,右臂為煙道,可將燈煙導入器內,以保持室內清潔。
燈上刻銘文九處,內容包括燈的重量、容量、鑄造時間和所有者等。因刻有"長信尚浴"字樣,故名長信宮燈。
銅羊尊燈:
銅羊尊燈通高18.6厘米、長23厘米。
燈作臥羊形。羊昂首,雙角卷曲,身軀渾圓,短尾。羊背和身軀分鑄,頸后置活紐,可將羊背向上翻開,平放于羊頭上作為燈盤。燈盤為橢圓形,子口,一端有小流嘴。
羊腹中空,用以儲油,出土時腹腔內殘留有含油脂成分的白色沉積物。
玉舞人瑪瑙水晶珠飾串:
銅錯金博山爐(十大珍寶之七):
熏香用具,通高26厘米。通體用金絲和金片錯出舒展的云氣紋。
爐盤上部和爐蓋鑄出高低起伏的山巒。爐蓋上因山勢鏤孔,雕塑出生動的山間景色,神獸出沒,虎豹奔走,輕捷的小猴或蹲踞在巒峰高處、或騎坐在獸背上嬉戲玩耍,獵人手持弓箭巡獵山間。
爐柄透雕成三龍出水狀,以龍頭擎托爐盤。
說唱陶俑:
7、北朝時期
此一時期文物,以墓室壁畫為主體。以下是未經修復的高洋墓室壁畫原物(十大珍寶之八),很難辨識:
按實際比例臨摹制作的墓室壁畫:
這是經過修復的壁畫部分:
8、曲陽石造像
脅侍菩薩立像:
此三座佛像的頭部均被盜走,中間一件經過努力已經回歸:
石獅:
王處直墓里彩繪散樂浮雕(十大珍寶之九):
10、瓷器:
北朝青釉仰覆蓮花尊:
唐代白釉鳳首壺:
珍藏多件元代青花瓷器:
這件“青花釉里紅開光貼花蓋罐”,是存世元青花的頂級品(十大珍寶之十):
康熙年間的青釉碗:
慈禧居住過的儲秀宮里的磁瓷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