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大學畢業的時候,L在問我一個問題,他說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該去到大城市還是留家鄉。這樣的很多人想過,也付諸于實踐過。幾年乃至十幾年過后,有的人在大城市扎穩腳跟,有的人只能敗興而歸。
我問了他幾個問題。
第一,你所說的大城市是多大?
第二,你的家鄉所在的小城市有多???
第三,你現在覺得自己各方面實力如何?
我想,很多人在盲目的去往他們嘴里說的“北上廣”大城市的時候,很少考慮到這三個問題。跟著畢業南下北上的潮流往大城市涌動來尋求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不如先靜下心想一想這三個問題。
小城市容納不下自己的野心,大城市又感覺自己無處安放。
想去追隨那些白手起家成功人士的腳步,卻又故步自封不肯前進。
與其在這糾結去不去大城市,我覺得還不如好好正視一下自己。先看下自己處在一個什么位置再來考慮到底該往何處發揮自己的實力。
我們周圍太多這樣的例子了。小地方出生成長,小康和睦的家庭條件,從小到大生活學業自己沒操過心,尷尬的學歷畢業,淺薄的社會知識,一門心思往大城市扎堆。打拼個幾年之后,領著這幾千塊錢的薪水,不上不下的職業定位,哭著喊著“我要在北京買房,我要在上海定居?!弊詈蠓祷丶亦l時,還是年過半百的父母為你買單。
當然,我不是說這種情況的不應該往去到大城市,相反的,應該到大城市磨煉和闖蕩。但是,明明知道自己能力不足,自己本事不夠時,強行扎根在大城市真的愚蠢之極。當發現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野心無法匹配時,我們往往都是以逃避來自我麻醉。
現在很多年輕人的缺點不是自信心不足,而是太過樂觀,對自己能力太高估了。別人在努力,在讀書,在上進的時候自己躺在床上吃著薯片刷著微博說“我一定會有出息”;看到一篇網絡勵志雞湯文就開始幻想自己年薪百萬,有房有車的日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工作進度非要認為自己已經拼勁全力;抗壓力低,動不動就是辭職,老子不干了還和自己暗示“我一定會把父母接過來大城市享?!薄C髅髦雷约菏沁@樣一種情況,沒有勇氣完全的對自己以后的人生負責,那又為什么最后是父母來承擔你的這些后果呢。
很多要你回到家鄉的人給出的最主要的理由是“陪伴父母以及安穩生活”,然而我們總是誤解這個意思。仿佛在大城市就不能陪伴父母,仿佛安穩生活就一定是一眼望盡余生。
你在大城市自己尚未立足,就急匆匆把父母接來,口中說的讓父母看看大城市的繁華,然而他們除了吸了點霧霾,擠了次地鐵,幫你做了幾頓飯,看了幾次天安門就再無所獲。你每天兩點一線的上班回家,拿著那點微薄的薪水來談何更高質量的陪伴。你說大城市里有更好更完善的醫療條件,然而你還在為那些昂貴的醫藥費東跑西借;你說大城市里有更國際化的教育資源,然后你最好卻為了那幾十萬的擇校費還是未能選擇一個好學校。你說你只能在小城市才能陪伴父母,而大家不知道的事,因為你根本無法在大城市立足。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選擇教師,公務員這類職業的都被稱為“為了穩定而享受安逸的生活”的例子。仿佛只有從事金融和CS才能敢說出來自己在拼搏和向上。說什么“我考上了家鄉的公務員,從此以后人生就一眼望到頭”,很多時候說這些話的人只不過為自己以后的懶惰和懈怠找了個很好的借口,我見過小城鎮的老師兢兢業業一步步成為全國優秀教師的,也見過剛入職的公務員摸爬滾打慢慢晉升的。不一定在小地方成為教師,成為公務員就覺得安逸一生,沒有前途了。任何事業都有上升的空間,任何地點都有可能闖蕩出一片天地。而要緊的是,我的實力跟上了,我的條件達到了。
自媒體如此發達的社會,不再是只要是金子一定會發光,而是只要是金子,想不發光都難。
我們到底該不該去到大城市,其實每個人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就看我們失去拼搏還是去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