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下班后小何來接我,一同吃過晚飯回到家時,簡書應用收到消息推送,以為是投稿的筆記被收錄了某個專題,點開消息列表忽然被一條推送消息給迷惑住了,說我成為了《簡書·記錄》的編輯,嗯?什么意思?
小何也很興奮,然后就摸索到底這個編輯是什么樣的一個存在。左點點右點點最終發現,我有了《簡書·記錄》這個專題的投稿審批權,小何賬號里的[投稿請求]列表是空的,而我的[投稿請求]列表里出現了《簡書·記錄》,原來如此,很開心。
我在簡書這個平臺里有了某個主題的審批權限,于是在簡書的世界里我是某個主題的編輯,編輯不止是一個動詞,也是一個虛擬職稱。
我一向在《簡書·記錄》這個專題投稿的都是每天的生活點滴記錄,而現在又成了該主題的編輯,反向的鼓勵了我繼續堅持每天寫記錄,這是一個美好的良性循環。
簡書上很多優秀的寫作者“隨便”寫篇干貨文章動輒就能收到上千個贊幾百條評論,不知道他們的消息列表是什么樣的狀態,但我知道從今天開始我的消息列表里多了一種新類型的消息推送,那就是待審搞得文章列表。不喜歡寂寞的環境,那創造更熱鬧的氛圍。
應該有好多編輯在《簡書·記錄》專題下審稿,每當我看到有文章投稿的消息推送時點進去就會發現已經有編輯批準了,這時文章列表都是已接受狀態。可能對我而言審批權真的是個虛職,有更勤奮的編輯在守衛著這個職位。
無論如何,要給自己一個底線,那就是自己的文章投稿到該主題下時決不能自己審批。討厭那些類似發表了文章就給自己點贊的行為,以此自警。
何時自己團隊的產品才能發展到像簡書一樣不止是個應用而是一個生態平衡的平臺。如小何所言,努力的人運氣一般都不會太差。
發布文章后準備投稿時,在投稿主題列表里多了一個分組[我管理的主題],可以直接收入,前文中的自警算是廢話了,這應該就是所謂的沒見過世面。
不定時會收到寫作者向『簡述·記錄』專題投稿,但專題被管理員設置為了無需審稿,不點擊查看會一直提示有未讀消息,點進去則文章已自動錄入顯示為已接受狀態,好尷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