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是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對成功數十年研究,發現了思維模式的力量。她在書中表明我們獲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
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才能一成不變。這讓人們時刻想證明自己的智力、個性和特征。他們會把發生的事當作衡量能力和價值的直接標尺。
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養。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努力和經歷來改變。
人們為什么變得不愛學習?
比如,如果你的英語成績不好,學校幫你開設一門課來提高你的英語水平,你會不會參加?
研究表示具有成長性思維的人抓住了機會,對課程特別感興趣,他們認為可以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智力水平。
而只有固定思維模式的人不想暴露自己的不足,對課程不感興趣,他們認為很難做成什么來改變自己的智力水平。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只對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饋展現出興趣。
他們的腦波顯示在被告知自己的答案是對是錯的時候,注意力非常集中,但他們在得到可以幫助他們學習的信息時,沒有展現出一絲興趣,即使他們自己的答案錯了,對于正確答案也毫不關心。
只有具備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才高度關注可以提高他們知識水平的信息,對他們來說學習才是第一要務。
我覺得對于我們職高的很多孩子來說就是具有固定思維的人,我們告訴他們只要跟著老師后面認真學習一定可以提升他們的成績,無論老師怎么賣力的講,苦口婆心的勸說,他們覺得就這樣了,反正學不好,所以展現出來的是對學習沒有絲毫的興趣。
我們在訂正題目時,告訴他們正確答案,一部分孩子能夠及時修改,還有少數幾個孩子無論你怎么提醒,他知道錯了,但是對正確答案毫不關心。
我自己作為一個老師,看到書中講到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讓我收獲很多。
優秀的教師相信人的智力和才能是可以成長和發展的,他們對學習非常感興趣,通過學習能夠不斷的發現新事物,而且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收獲巨大的喜悅,他們認為所有的學生都能學習,而且真正了解學生,能夠點燃他們心靈火種。
他們會告訴學生,老師沒有比學生聰明,而是比他們更有經驗,只要不斷的練習和訓練,曾經很難應付的作業就會變得簡單。
當學生沒有學會一個知識點時,優秀的教師不會責備他天生沒有這個才能,而是嘗試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優秀的教師會給所有學生設立高標準,而不是只給那些相對優秀的學生。老師不一定要愛自己所有的學生,但是必須關懷每一名學生。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老師不會根據學生們一開始的表現,判斷誰聰明誰笨,然后就放棄那些笨的孩子。他們教會孩子們熱愛學習,教會他們最終學會自學和思考,并努力學習基礎知識。
當有些學生不知道如何去做一件別人都會做的事時,他們會告訴學生們真相,然后教給他們縮小這個差距的方法。
對那些無心上進的學生,如果老師只知道一味的評判學生,學生便會破罐破摔,阻撓老師幫助自己,告知學生明白學校的存在是為了他們的好,是幫助他們開拓思維的場所,他們便不會堅持破壞自己的人生。
為什么成長型思維模式老師能如此無私,對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奉獻這么多的時間,因為他們是圣人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他們并非毫無私心,他們熱愛學習,而教學是學習的最佳途徑,他們可以通過教學學習別人的思維模式,學習自己的教學內容,理解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他們認為學校是給孩子們學習的地方,學校也是老師學習的地方。可以在教學生涯中不斷思考什么是自己喜歡的東西,還想深入學習哪些內容,利用自己的教學事業來拓展自己,讓自己多年之后依然是一個有新收獲、有追求的老師。
從教二十多年中,有時候也陷入固定型思維模式中,當學生不好好學習,就缺乏耐心,就覺得他們天生不是學習的料,就不想浪費時間去幫助他們,一度陷入“我是來評判學生的能力”而不是“我會來教你”這樣的思維模式中。
其實每個人都擁有兩種思維模式。
我們應該弄明白是什么引發了固定思維模式。是失敗?批評?任務的截止日期?還是他人的反對?
然后我們要去了解當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并激發后會發生什么,這個人格是誰?他的名字是什么?他是如何讓我們思考、感受和采取行動的?這又會給身邊的人帶來怎樣的影響?
重要的是,我們要逐漸去學習維持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方法,即使那些誘發固定思維模式的誘因依然存在,我們需要教育我們的固定思維模型人格,并邀請他一起加入我們走向成長型模式的旅程。
用成長型思維模式看待問題能解決一個人的所有問題嗎?當然不能,但是這種成長型思維擁有了不同以往的生活,會讓你的生活更加的豐富。會讓你更積極、更有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