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坐在辦公室的萃花,被一條新聞驚得打翻了水杯!倫敦要拍賣中國的兩只建盞!!中國的! ! !
不熟悉建盞的朋友可能會好奇,這是什么?它被稱為“碗中宇宙”,開始講故事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建盞。
建盞,意指建窯燒制的黑釉茶碗。建窯就是建州窯,宋代建窯所產(chǎn)的黑釉瓷器,絕大多數(shù)是用來喝茶的,統(tǒng)稱“建盞”。建盞在宋代曾經(jīng)是皇室御用茶具。
為什么建盞都是黑乎乎的呢,這是因為宋代有著茶色尚白的傳統(tǒng)。黑釉茶盞便于觀察茶湯上面的浮沫,黑白相襯,建盞當之無愧是“斗茶”的首選。
除此之外,建盞胎體厚,又因為由“鐵胎”燒制,保溫性能好,從橫截面能看出,建盞肚深口開闊,從上往下越來越厚,攪拌的時候不容易晃動。
建窯興起于晚唐五代,盛于宋代,衰于元代。它的胎土和釉料含鐵量很高,被稱為“鐵胎”,鐵胎在火的加工下,類結(jié)晶釉形成了斑紋。燒制時的溫度和氣氛最不可控,這是科技如此發(fā)達的今天,也無法靠電窯燒制出曜變盞的原因。
日本文獻里記載了,曜變、油滴釉、兔毫釉三大類價格。兔毫盞是最為流行的品種,也是三者中最便宜的。因其釉層透出均勻細密的絲壯筋脈條紋,像兔子的毫毛而得名。
油滴茶盞是建盞中的第二重寶。用“油滴”形容建盞的說法來自日本,是因為它有著如沸騰的油滴一般的斑紋。
而盞中極品當屬曜變天目盞。名字“天目”來源于浙江天目山,留學(xué)僧人從浙江將其帶回日本。
世界上僅存三件曜變盞都在那里,分別珍藏在靜嘉堂文庫美術(shù)館、藤田美術(shù)館和龍光院,被日本視為國寶。
這是存世最為聞名的宋代建盞,又稱“稻葉天目”。巖崎家購入時,價值16.7萬日元,在1924年,能在東京買1300棟別墅!隨后巖崎家成立靜嘉堂文庫美術(shù)館,稻葉天目成為美術(shù)館的頭號藏品。
日本二號國寶原為水戶德川家傳,相傳最早收藏在日本皇室,1918年德川家的后代把它賣給藤田家族,售價5.38萬日元,相當于40公斤黃金。
在日本人奉為國寶的三件“曜變天目”中,龍光院藏的三號建盞是最低調(diào)的,它沒有換過主人,安安穩(wěn)穩(wěn)一直待在大德寺。僅在1990年、2000年展出過。
為什么它們在日本被歸為國寶呢?這與茶道在日本的地位是分不開的,茶道平靜,能誘導(dǎo)人冷靜地思考問題,萃花看過的日本影視劇不多,但腦海里所有暴風(fēng)雨前的寧靜,無一例外都是在茶室發(fā)生的。
正因為茶道有著重要的地位,茶具也逐漸成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源自中國的曜變天目盞,甚至參與了日本最重要的統(tǒng)一過程。第一個掀起日本統(tǒng)一大潮,同時也是實力最雄厚的大名織田信長,在戰(zhàn)事的關(guān)鍵時刻,他來到本能寺,居然隨身帶著一只曜變天目盞。
日本天正10年6月2日前一天晚上。信長在本能寺舉行茶會,失眠到后半夜。往往這個時候,悲壯的BGM會響起,茶幾前一個男人眉頭緊鎖,他需要通過品茶來約束自己的沖動,眾覽全局尋找贏得戰(zhàn)事的最好辦法。
此時,一場預(yù)謀已久的暗殺悄悄上演,他的部下明智光秀叛變了,明智光秀縱火燒死了織田信長,連同織田信長一起被毀的是這只曜變盞。這是就是歷史上第四只曜變天目,本能寺之變中是它最后一次露面。
建盞之所以被日本視作瑰寶,是它莊重的黑色加上靜謐的斑紋,非常符合日本茶道的精神追求,日本人的冷酷和狂熱被建盞承載。
美國密歇根大學(xué)教授詹姆士·馬歇爾·普拉瑪說過,建盞是“China's Great yet humble ware(中國偉大卻又含蓄的器物)”。
這是頗受世界認同的一句話。建盞的美,美在它雖是人工燒制的,卻因為溫度和氣氛難以準確控制,形成了隨機的、個性的,巧奪天工的尤物,自然形成的釉面極具永恒的審美價值。
中國歷史幾千年,遭受的重創(chuàng)太多,建盞差點什么都沒剩下了。好在經(jīng)過多方的努力,民間也成功研制出仿宋建盞。
九十年代,考古隊揭露了多座建窯遺址,歷次考古出土窯具、瓷器標本逾萬件。
萃花期待著有一天,大自然會眷顧虔誠的匠人,考古隊能在建窯遺址收獲驚喜,中國沒有完整曜變盞的空白能被填補,我們相信,心心念念,必有回響。
更多內(nèi)容,請關(guān)注”藝萃”
本文為藝萃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私信藝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