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寫作群一位群友打卡的文章《什么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不小心觸動了我這位在岳陽一職摸爬滾打了很多年的“老教師”敏感的神經,一個強烈的念頭閃過腦際——我不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教師,亦不做一本正經、語重心長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夫子,更不做俯首甘為孺子牛、嘔心瀝血犧牲自我的教書匠。
我只做一個醉心于美好教育之中不亦樂乎的中職教育工作者。
我不認為我從事教育事業就多么的高尚與偉大,它是我的職業和生存方式,理應去做每一件教育工作者該做的事。但是,我如果僅僅把教育當成我的生存手段,那將不可避免的帶來“審美疲勞”和為他人服務的無奈。事實上,教育是我生命體驗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不是命運的安排,而是我自主自愿的一種選擇,我想要讓我的生命和我的意識在這個過程中流經,并獲得變化!我希望這樣的流經是快樂的,這樣的變化是向上向美的!我覺得,唯有如此,教育之于我才有意義!
從另一個角度看,“我的教育”對應的是“學生的學習”。這是兩件事,但又是融為一體的一件事,它是同時存在的同一個體驗過程。追尋“教育之樂”,必然離不開對“學習之樂”的創造。所以我向往的是,教師的教育體驗是快樂的,學生的學習體驗也是快樂的!當然,這種快樂的體驗是靈魂層面的,而非感官的,是高級的,而非低俗的!
所以,不論在課堂上,還是在咨詢室里,我努力嘗試著……
做一個真實的純粹的美好的快樂的自己。
做一個積極的看見者,看見他們的存在和他們的行為,看見他們每一個無論好壞的行為背后的潛意識里的積極動機。
做一個無條件接納的傾聽者,聽他們說出來的每一句話,聽他們話語中流溢出來的情緒情感,聽他們言語背后的訴求。
做一個坦誠的分享者,以平等平和的態度去告訴他們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惑。
學生見我,不是肅然起敬,而是心悅誠服;不是緊張害怕,而是尊重禮遇;不是厭煩無奈,而是充滿期待;不是跟隨我,而是與我同行;不是仰望敬畏進而遠離我,而是欣賞好奇進而青睞我;不是一味盲目的向我索要知識,而是熱切渴望與我一起去往精神領地淘金掘玉。
我見學生,沒有擔心、焦慮、無奈和鄙視,只有歡欣、喜愛、欣賞、好奇、理解、信任與謙恭。
唯如此,方得教育之美、教育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