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寫了一篇關于“工作”的雞湯文,結果就有更多的小伙伴們在后臺和群里問我:我不喜歡我的工作怎么辦!我是不是要辭職啊!我想辭職又不好意思怎么辦?要是辭職了找不到工作怎么辦?
也有看似是人生導師的過來人在后臺嚴肅指責我:你寫這文章的意思是在慫恿年輕人們辭職啊!現在年輕人都太浮躁啊!你這種價值觀可不對啊!
作為一個畢業不過兩年半,卻換了三次工作的年輕人,我只能回答說:是的,我確實在慫恿年輕人辭職。因為在這個看似自由的世界里,真正想到就能做的選擇其實并不多,而辭職算是一種。
按照一般心靈雞湯的尿性,我現在應該介紹一下我是怎么在兩年半內輾轉換了三個工作,并且一次比一次牛逼,一次比一次工資翻倍,最后終于找到了一生最愛,實現了人生理想,然后號召各位一塊和我辭職,是吧?但我現在不想說這些,因為我的媽媽剛剛轉發給我了一篇微信文章,一篇牛逼哄哄閱讀百萬次的心靈雞湯,拜讀以后,我簡直自愧不如,再也不寫心靈雞湯了。
《 阿里巴巴童文紅:一個前臺11年的傳奇經歷!從前臺到阿里巴巴合伙人!》
在我感慨這個標題真是牛的時候,我媽媽又給我發了一段語音:“你看看人家,干了11年的前臺,現在終于發財了吧!你看你一天到晚想要辭職,這么不安心,你對得起誰啊?!”
我剛想著怎么回復我媽這一段溫柔慈祥、有理有據又咄咄逼人的語音;但實在沒想到她又給我發了一篇文章,對我造成二次傷害:
《馬云說,阿里的聰明的人都辭職了,但留下來的人都成功了》
臥槽!這個標題就把我震驚了,我在腦中所構思的一切想要離職、跳槽的理由,都被馬云的這一句名人名言瞬間擊潰。我只能佯裝老老實實地和我媽說:“好的,我會繼續安安穩穩地干下去的。”
但我幾分鐘后,我轉念一想,馬云在創立阿里巴巴之前,當過大學老師、開過翻譯公司、倒騰過賣電腦,還做過一個叫做“中國黃頁”的莫名其妙的網站。但要是馬云當時就堅持當個大學老師,捧個鐵飯碗一直過下去,一出現離職的念頭就拼命禱告說自己有罪。那他會是一個聰明的人,還是成功的人,又或者什么都不是呢?
20年前的那個時代,冰封剛剛溶解,流水剛剛徜動,年輕人們拋棄穩定的工作,在迷茫無助的世界里尋找自己的歸屬。那時候,無數的人成功了,即使失敗,也收獲了穩定所不能給予的經驗。而今天,在這個自由深入人心的世界,卻又出現了一種聲音:年輕人,不要太浮躁,先踏踏實實干著吧。
誠然,年輕人當然不應該浮躁,任何一個年齡都不應該浮躁。但浮躁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年齡,而是因為你的心,與你正在做的事,完全無法匹配;就如同將一支水仙插在沙漠里,而將一個仙人球種在海邊,它們都必死無疑。
我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只維持了短短兩月。那時候,我在一個特別小的攝影工作室當攝影策劃,其實就是憑空臆想一下“模特要擺什么動作,要怎么安排場景以表現一個小清新或炫酷拽的主題”;我其實很喜歡攝影,但我從來沒法把它當一個工作,尤其我只是一個所謂的“攝影策劃”,在公司的地位極低,我完全看不見發展的空間,對未來的想象幾乎為零。
所以僅僅兩個月后我就果斷選擇離職,哪怕公司的BOSS對我相當不錯,身為中國十大攝影師的他,能親自教我操作價值幾十萬的機器——但我知道,我不可能走上攝影師這條路,畢竟,我對于攝影只是一點點的喜歡,但我并不擅長,若將喜歡而不擅長的東西變為工作,就很有可能將會讓這一點喜歡變成厭惡。
畢業后的第二份工作就是在一個充滿激情的90后創業公司。正如我之前的那篇文章所說,我們其實工作的很快樂,由于年齡相仿,又都是逗比,大家玩的很happy。最后我還是選擇離開,一方面是公司確實處于了困境,但更多的原因是,我不認為我繼續待下去能夠獲得更多的成長:公司里沒有一個人能帶給我更多的知識、更寬廣的眼界,更豐富的思考;所以我果斷選擇了離開。
當然,我很佩服依然留下來堅持著的小伙伴,但正如我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的,我奉行著“利己”的價值觀,我必須一切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評估離開與留下的投資回報成本。于是,我離開了。
現在,我在一個大公司里,這是一個穩定發展了十幾年,市值幾百億美元的大公司。但這個公司,恰恰是由一個年輕時年少輕狂、拋棄國企鐵飯碗、三年換了四個工作的人所創立的。現在他身家百億,是一個叱咤風云的大佬,但他卻告訴我們要“熱愛工作”、“忠于工作”,而不是“熱愛夢想”、“忠于自己”。這是何等的滑稽和諷刺,你真的愿意相信這些所謂前輩們的諄諄教導嗎?
我也不知道我會在現在的職位上工作多久。也許一年,也許兩年;也許兩個月,也許兩天;當然也許十年,也許一輩子。這完全取決于我的內心和這份工作是否匹配。但我還沒有萌生出辭職的想法,因為我初來不久,我還在發現、尋找的過程中。我試著將自己的愛好、快樂、夢想與未來與這份工作、這個公司融合匹配,我還不知道結果,所以我還在等待。
其實根本沒有浮躁的年輕人,只有愚蠢的年輕人。所謂浮躁的人,他們恰恰是最敏捷、最智慧的人:他們知道,是什么使我感到不舒適?什么是我無法接受的?什么是我所熱愛的?即使我不知道我的熱愛,但我至少可以去找、去發現。
而那些愚蠢的年輕人,則每天做著一份枯燥的工作,每天不停抱怨卻從不改變、也不敢改變。他們從不知道自己熱愛什么,也懶得知道;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為了寫個報表給領導看。他們對自我價值的成就感,始終來源于某幾個領導的肯定,而不是來自自我的贊同,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
所以我的態度很明確,只要你想清楚了,辭職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它絲毫沒有任何貶義的含義,反而它恰恰是一個年輕人自由的權力,也是自由的象征。
最后,回答幾個小伙伴們特別接地氣的提問。
Q? 我想要辭職,我已經想了好久了,但我是個很故人情的人,領導對我很好,我不敢辭職怎么辦?
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經驗吧!
我第一份工作辭職的時候,我寫了一份很長很長的辭職信,主要就是講自己怎么熱愛這個公司,? 怎么知道了老板的好,但是由于自己的一些原因,決定離開,還附上了許多對公司未來的發展的建議,和如果離開,怎么交接工作等等。
我寫完這篇辭職信,就一直不敢發出去,內心也是非常的焦灼,想著老板看到辭職信的表情,會不會砍了我?最后,我就在凌晨1點的時候把信發到了他的郵箱里,當時心中就想著:反正老板現在也看不到,我先睡了,明天再說吧!就是這一招自我欺騙法,讓我把辭職的意愿傳遞給了老板。
第二天,老板看了我洋洋灑灑近萬言的辭職信,也知道我是去意已決,就把我叫到辦公室里,象征性挽留一番,又聊了聊夢想情懷這種東西,我們就好聚好散了。
所以啊,我的建議很簡單:表現出你的真誠。辭職和求職一樣,好聚需有好散才完美。你要考慮并向上級提出:你離開后,公司該如何運作,業務將如何發展;你需要和上級好好坐下來聊一聊,哪怕你們曾經很不愉快。畢竟,同事或許難當,但朋友還是看很有可能的。
當然,你還得記住一句話:無論你多牛逼,無論你的公司多需要你,你也不是不可取代的。
Q? 我想辭職,但怕失業沒飯吃怎么辦?
如果你有這種想法,并且很強烈的話,我建議你還是不要辭職了。
任何的追求,任何的折騰,都以保障基本的生活質量為最低要求。如果你擔心著自己會因為離職而活不下去,那你需要的不是辭職、不是鬧騰、不是追求,而是好好學習。
Q 我很糾結啊!我咋一個大公司,待遇很好,但每天過的很壓抑;我想辭職,去一個三四個人的小團隊,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但風險有點大,我應該怎么辦呢?
聽從你的內心,而不是錢、名聲、交情、別人的看法。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如同你遇見了一個美妙的姑娘,你瞬間愛上了她,但如果你不先和現任分手,你就可能會永遠錯過她。因此,無論是追逐愛情、職業、夢想,都是如此。斷了羈絆,才能跑的更快,看到更多。